第A08版:花溪·文史

冰心玉壶蕴清风

2024年07月14日

  □张锦凯

  

  群星闪耀的盛唐诗坛,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美誉,虽出身贫贱,但却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青年时,仗剑塞外,纵横沙场,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而立之年,跻身朝堂,不畏权贵,用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扬清正之气。

  作为与高适、王之涣、岑参并称“四大边塞诗人”的王昌龄,一生风雨漂泊、仕途艰辛。不过,对待朋友,王昌龄始终一片冰心、一身肝胆,展现出赤诚而豪爽的江湖性格,盛唐的一些著名诗人几乎都是他的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龄的关系很好,以至于老友相见时,孟浩然舍命陪君子把酒言欢,结果让疮疾复发,竟不幸离世;李白流放夜郎的途中,遇到与孟浩然一见成永诀的王昌龄,从此念念不忘,多年后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宽慰被贬官的王昌龄,两个藐视权贵的文人惺惺相惜;当友人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构陷时,王昌龄挺身而出,大骂李林甫玩弄权术。虽然王昌龄的交友能力强、人脉广,但在自己的仕途上却少了一点官运,这与他刚毅耿直的性格有关,也与他“冰心玉壶”般的人品有关。

  不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高,清廉的人格操守就是要有一颗自律的心,而古圣先贤认为“冰心”与“玉壶”就承载着这种纯洁性。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用“心若怀冰”来比喻心灵高洁,而唐朝宰相姚崇把“冰心”和“玉壶”结合起来,以示为官要有一尘不染般的清廉,其在《冰壶诫》中写道:“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受姚崇的影响,唐朝的诗人们创作了一系列以“冰壶”为主题的诗,有卢纶的“玉壶冰始结,循吏政初成”,有李白的“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而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让冰清玉洁、心怀坦荡成为一种信仰。

  当时恶劣的环境对王昌龄来说,确实极其不利,他承受着没完没了的谤议,以及那些不可言状的耻辱。从王昌龄的生活经历和诗篇中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充满着浪漫气质的诗人,而是一个孤芳自赏、安逸、恬淡的人,为此《唐诗纪事》中说他“孤洁恬淡,与物无伤”。王昌龄不去攀附权贵,当然会遭到贬谪,问题就出在“孤洁”上面。唯有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才能让王昌龄的品性清澈无瑕,而这些是远在洛阳的诗友亲朋所了解的,于是“一片冰心在玉壶”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有深情。

  在镇江的芙蓉楼,王昌龄送别好友,写下了《芙蓉楼送辛渐》,表达的不是一般的离别思绪,而是自己的心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托辛渐告知在洛阳的朋友们,王昌龄冰心可鉴——心地是纯净的,人格是清白的,为官是廉洁的。“冰心玉壶”这个奇特的自喻,是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而琢造出来的,它虽经苦心锤炼却又自然流露,语言中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心像冰一样纯、一样洁,而且这纯洁的心还贮放在晶莹的玉壶之中,一尘不染。王昌龄曾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岁月沧桑,但他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所呈现的那种纯洁完美的品格,却在岁月沧桑中映照后人,历久而弥坚。

2024-07-14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72071.html 1 冰心玉壶蕴清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