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果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郑板桥挥毫画竹,题诗写竹,就是他本人的自画像:清风瘦竹,他的单寒骨相;刚劲风竹,他的倔强风骨;潇洒雨竹,他的豁达性情。他的画竹作品,几乎幅幅配诗,不仅升华了作品意趣,还蕴含、启迪了人生境界,起码有三重。
其一:困顿而不坠凌云之志。郑板桥命苦,出生时家道破败,又三岁丧母,样貌干干瘦瘦。成年后,自号“板桥居士”,取意以老家护城河上,那几块任人践踏的桥板。
桥畔的野地里,有一丛自生自灭的无主野竹,枝条佝偻萎地,俨然一蓬乱草,跟郑板桥的遭际类似。他不时折取一截竹枝,在河滩上写字,从《百家姓》《诗经》到《千字文》,划拉得滚瓜烂熟。不断地折竹枝作笔,意外作了修剪之功,弱弱的竹竿日益挺拔起来,鼓舞了他苦学不辍的志向,随即草成一副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也虚心。
又丑又穷的孩子,难免遭人白眼。亲友疏远,街坊厌恶,郑板桥想借几个铜板,买本书看也难。贫穷到“日中一餐”的郑板桥,与野竹惺惺相惜,他深怕因贫穷而萎靡,潦倒成市井混混儿,便画了最初的一幅《墨竹》。那是一竿山巅茂竹,扶摇而上,几与云齐,竹叶翻卷飞腾,似鲲鹏展翅。他题写了第一首咏竹诗,抚慰、鞭策自己: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富一般看。
其二:命达而兼济苍生。一文不名,细竹竿一样的穷瘦书生,偏偏有人爱,慧眼识灵芝于草莽的,是兴化城郊的一位村姑,看上了郑板桥的绘画天赋,更从咏竹的诗句里品出了他的才华,于是以身相许。郑板桥写给心上人的,是《墨竹腊梅图》,以竹自比,以梅比她: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两年后,郑板桥时来运转。
有了一顶簪缨乌纱,有了一个和美家庭,郑板桥复有何求?在范县和潍县任上,他画竹日渐精进,卷幅上多是昂首傲立的“劲竹”:骨节突出如握拳,翠枝坚韧似举鞭,与横来的风抗衡,与斜打的雨较劲。风竹和雨竹暗喻了什么?不屑于当时官员的懒散于政,厌恶于上下级的推诿扯皮,更愤恨于巧立名目,搜刮以民。郑板桥画竹,亦画自己不入浊流、特立独行的风格。
郑板桥为官两任,他截竹为杖,“踏查民情三百里”,操办修桥补路之外,还洗雪了十多件陈年冤案。他常常夜不能寐,从风雨声里辨听百姓的诉求,作画兼题诗,与同僚互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谢绝乡绅们的“三节两供”,甚至戴着草帽种菜自食。
其三:豁达以随遇而安。郑板桥写竹的高妙,在乎悟竹的深透。在技艺上,他深谙“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是自喻解官为民,落脚在另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照样活得惬意自如: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一片郁郁青竹,好似郑板桥亲授作画的一群得意门生,在他的提携下,“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创新以泼墨功夫,秀竹一样披枝散叶,各各清新可爱,成为一道扬州风景。他教导学生作好画的同时做好人:轻描淡写的几片竹叶,只衬托竹枝的鲜活而已,宛如人的家私财务,多了是累赘,便俗气,必当削删。
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的郑板桥,儿子也不幸夭亡。人生三大不幸,只剩下他和一枝毛笔,形影相吊。所画的竹枝上,偶尔有几颗露水,权当哀悼的泪点。他喜欢的曲牌是《竹枝词》,填写的《道情》诸篇,无一不是谈笑风生,哀而不伤。
写竹作画,灵动传神,是他的老有所为;低下身段,街头卖画,是他的生活乐趣。郑板桥名冠“扬州八怪”之首,怪在“诗书画”之外超越自我的活法。所谓“难得糊涂”,于他,是最不难得的一个范式:鲜鲜活活若竹叶,挺挺括括似竹竿。如下书斋联句,是他作画写竹的抒情: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唯有一个“穷”字,是他的自谦:偌多的传世墨宝,被人们尊崇为“情怀富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