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悦读·文史

万象更新元旦时

2024年12月29日

  □马晓炜

  

  时光如水,转眼间,2024年即将离去,我们正悄然迎来2025年的元旦。元旦不仅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也是我国一个古老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古代,元旦又称为元日、开年、端日、岁朝等。据考证,“元旦”起源于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载:“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也是“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文献中。南北朝文人萧子云的《介雅》记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正欲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由于朝代的更换,古人对元旦的月日也有不同的认定。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腊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十月初一,汉武帝太初元年时恢复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纪年方法,因此又称“夏历”,后一直沿用。中华民国建立,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同时规定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对外公布。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才正式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了全国人民的节日。从此,每年1月1日,人们喜气洋洋互道“元旦快乐”,携手走进新的一年。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以“元旦”入诗,留下许多美妙的诗篇。“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每逢元旦佳节,古代宫廷都举办盛大的“跨年活动”,设宴贺岁,君臣相聚,把酒言欢。三国曹植在这首《元会》诗中,生动描绘了宫廷隆重迎接新年的宏大场面,可见古人对元旦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而在民间,人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将当时人们欢天喜地、歌舞升平庆祝佳节,迎新贺新的欢乐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流传下来的许多经典元旦诗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当数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把古人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渲染得酣畅淋漓,字里行间迸发出一片盎然春意。

  与其他节日一样,元旦经过绵延千年的传承、赓续,积淀了诸多斑斓多姿的习俗。宋代有去京城“逛庙会”,品尝各种风味小吃,观看魔术、杂耍等表演,次日清晨,又会穿上新衣,相互拜访祝福的习俗。明代,人们走亲访友的同时互赠一种两寸宽、三寸长的笺纸,笺纸上不仅画有各类精美灵动的图案,还会用清雅小楷写上对方的姓名和祝福语,这就是当时的贺年卡。清代的历任皇帝每年都写“福”字,有的张贴在宫廷,以示吉祥如意,还有的会随着奏折赐给外任的官员,以示褒奖和祝福。而民间也逐渐形成祭拜祖先、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以及精彩纷呈的“社火”等娱乐庆祝活动。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蕴含着蓬勃的生机,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更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2024-12-29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90188.html 1 万象更新元旦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