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悦读·文史

花椒史话

2024年09月22日

  

  □刘琪瑞

  

  农谚云:“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每到秋天,家乡地头篱边、坡坡岭岭的花椒成熟了,但见棘刺丛生的花椒树上,缀满了红艳艳的花椒果儿,远远望去分外耀眼,成为秋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花椒原产于我国,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了花椒树,因其“叶青、花黄、果红、膜白、籽黑,禀五行之精”,被称为奇树、宝树。花椒是我国特有的香料,自古就与茴香、大料、桂皮、丁香并列“五香”,且居首位,亦位列现今的调料“十三香”之首。它有浓郁的香气、独特的麻香味,是中华美食烹饪中不可或缺而且常用的一种调味剂,是厨房里的神奇魔法师。它能除腥提鲜添香,那缕缕浓香、丝丝麻辣,令很多人迷恋,品之不尽。

  花椒不仅被作为主要的调味品食用,还是常用的中药材。它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早在汉代已有药用的记载,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有花椒入药治痛风的记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也将花椒列为上品,言其“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明目”。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即有用花椒治寒痛和饮食不振的记载,最具代表性的药方是“大建中汤”,其歌诀云:“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花椒不仅作为调味品和药物使用,它还衍生出古老的“椒文化”。《诗经》和《楚辞》里多处提到“椒”,并赋予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国风·陈风·东门之枌》有云:“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其意是男女青年选择花椒作为定情物,表达婚后“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唐风·椒聊》中又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花椒多子”为比兴,颂赞幸福之家子孙满堂。在《离骚》《九歌·湘夫人》等篇章中,花椒被看作名贵的熏身香料,作为“忠贞良善”的化身,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形象。

  古代宫廷中,皇后及嫔妃居住的房子常用花椒掺入涂料装饰,称为椒房、椒宫。如班固《西都赋》有“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的句子;白居易《长恨歌》也写道“椒房阿监青娥老”;最著名的则是汉未央宫椒房,为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古代帝王认为,后妃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一来可以辟邪除祟,二来可除湿驱寒保温,而主要的意义在于,花椒籽粒繁多且生命力顽强,寓意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花椒的美艳香馥和实用之妙,在一首古诗《花椒》中,描绘得最为贴切,诗曰:“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加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上半首描绘花椒的娇艳玲珑之态,采收晾晒时红艳映日之景;下半首赞美花椒的实用价值,既可涂在皇室后宫的壁上作为暖房,又能除荤腥、调百味,堪与生姜、肉桂等调料媲美。这种芳香、酥麻之味,在舌尖上萦绕,在齿颊间荡漾,美哉妙哉!

2024-09-22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79558.html 1 花椒史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