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悦读·文史

风清露冷秋期半

2024年09月22日

  □马晓炜

  

  秋天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在飒爽的秋风里,隆重出场,给人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春分秋分,昼夜平均。”秋分节气到来后,天地间告别炎热,步入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时节。在这个分享和收获的时节,广袤的大地,丹桂飘香,稻谷芬芳,百果归仓,蟹肥菊黄,满目是丰收喜人的景象。

  与其他节气相比,秋分虽然不算一个惹眼的节气,但是聪慧的古人还是赋予了它相应的物候特征: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意为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较浅的河湾开始干涸。这三候,与天有关,与地有关,与生命之源的水有关,处处彰显着秋的丰富内涵。

  到了秋分,那渐浓的秋意、醉人的秋色,让古代饱读诗书的诗人词客文思泉涌,纷纷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唐代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伴随着诗人与友人乘兴而去、尽兴而归的过程,这仲秋夜景不但不显凄凉,反而多了清丽自然之美。与贾岛惬意的秋分相比,在唐代周贺的笔下,秋分是从容的,其诗《再过王辂原居纳凉》:“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秋分时节,到朋友居住的地方,看到月亮,听到了新蝉的鸣唱,在清凉的地方从容闲适。转眼之间,夏天已成为故事,秋天也成了风景,秋亦从容,我亦从容。而宋词里的秋分,风雅中却略显寂寥,从谢逸《点绛唇》词可窥一斑:“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秋分时节不仅有风、露、月亮等秋分之景的点缀,还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哀愁。

  秋分不仅是我国传统的节气,也是特有的节日。从2018年开始,我国将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此农人们有了自己的丰收节。其实,早在周代,秋分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了,到了秋分日,古代帝王率领群臣,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以求国泰民安。不过,由于秋分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而在民间,到了秋分日有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等习俗。

  “秋分到,蛋儿俏。”在秋分这天,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做“竖蛋”试验。与竖蛋相比,对人们来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吃蟹。俗话说:“秋分食蟹忙。”“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当秋风吹起,象征秋天的菊花盛开了,也到了吃螃蟹的黄金季。此时,螃蟹膏肥黄满,且最为鲜美,人们争相一饱口福。每年秋分日,笔者都要和家人来上几只蟹,感受生活仪式感的同时,在舌尖上与秋天来个完美邂逅。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站在秋天的分水岭,重温这个古老的节气,却发现它既流淌着传统民俗文化的血脉,又承载着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2024-09-22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79559.html 1 风清露冷秋期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