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花溪·文史

冬至的传说与习俗

2023年12月19日

  □王二路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有“日南至”之称,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冬至节气的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鹿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节日有许多相关的传说,因为冬至是人们注重养生、进行大补的时节,故此,冬至的传说多与吃有关。

  冬至吃馄饨的传说 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当时匈奴部落中有两个首领,分别姓浑和屯,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因此便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和“屯”的谐音命名,就叫做“馄饨”。为了平息战乱,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老百姓就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包馄饨吃。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相传女娲用黄泥做人,到了冬至那天,天气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住耳朵没被冻掉。后来,人们每到冬至节,就包耳朵形状的饺子。

  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位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一个儿子,品行恶劣,危害乡邻,最后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他又变成疫鬼,每到冬至这一天,就出来残害百姓。但他有个缺点,就是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糯米饭吃,以求驱赶疫鬼,消灾避难。

  冬至被国人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不少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也有每年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等。

  拜天祭祖 古时,冬至这天有拜天祭祖的习俗。现在虽然已经有很多人不信神了,但是这样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有些地方,人们会准备一些祭祀用的东西,在这一天进行祭祀。祭祀的时候有很多规矩,是比较隆重的。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画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吃饺子 古语云:“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了。我国北方地区,人们在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家人聚餐 冬至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很多平时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发微信给父母、亲人。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时,无论是冷拼热炒还是鸡鸭鱼肉,都要起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例如韭菜鸡蛋馅饺子叫“元宝”,肉丸馅饺子叫“团圆”,粉条叫“金链条”,黄豆芽叫“如意菜”,鱼叫“吃有余”等等,每道菜都透着喜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冬至的来临,预示着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

2023-12-19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49670.html 1 冬至的传说与习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