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花溪·文史

闲话井陉古驿站

2023年12月19日

  □刘春林

  

  读宋代韩琦的《安阳集》,见诗《离天威驿》:早发天威驿,深春尚薄寒。龙蛇盘道路,波浪卷峰峦。古木萌常晚,新流势未湍。忠臣方叱驭,更险不离难。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年间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年),任枢密使;嘉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号“忠献”。其所到之处遂作诗,有《清明获鹿道中》《过井陉淮阴侯庙》《离天威驿》《过故关》,然后出井陉,显然,天威驿为设于井陉县境内的驿站。雍正时《井陉县志·沿革》所载“唐末以县西五十里之天长镇置天长军,石晋改天威军”,今威州距天长五十里,天威驿或在今威州镇内。此为笔者所见最早在井陉所设驿站的记载。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天威驿后更名为“陉山驿”,雍正时《畿辅通志》和乾隆时《正定府志》均确定其“在县治东,明置”,而《元文类·监察御史韩君墓碣铭》中有“延祐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卒官于威州陉山驿”之记载,可见“陉山驿”在延祐元年(1314年)前已设置,不过当时或设于今威州。同时,《畿辅通志》与《正定府志》的撰者均以“顺治十六年裁,后复置”为载或注解,依此“陉山驿”似曾一度被撤销,然而从“陉山驿,在察院东,驿丞裁革,久废毁”(雍正八年《井陉县志》)来看,所裁为驿丞,“久废毁”的为驿丞办公场所而已,自然也不存在“复置”之续。

  不过,“陉山驿”的确经历了一次变革,即由“极冲”降格为“次冲”,雍正十三年《畿辅通志》所载“陉山驿”为“极冲”,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中已降格为“次冲”。至于“陉山驿”的所在位置,也的确“在县治东”,今虽已不存,但清人笔记中多有记述,如道光乙巳进士、曾任广西学政的海盐人沈炳垣的《星轺日记》记载:“至井陉县东关……驿馆大而破,有危楼五间。”

  对于“陉山驿”的马匹、人员设置, 雍正时《畿辅通志》记载:“现存马八十四匹,马夫四十六名,传递马夫五名,兽医一名,扛轿夫八十名,书手一名,背柴担水夫一名,听事买办夫一名,接递皂隶二十名,走递牌夫十五名。”

  乾隆时与雍正时略有差别,《正定府志》记载:“驿马九十匹内,旧额马八十四匹,新增马六匹,马夫四十三名,兽医一名,扛夫八十名,抄牌书手一名,背柴担水夫一名,买办夫一名,接递皂隶二十名,走递牌夫十五名,传递马夫五名。”

  明代,地方邮驿受布政使和按察使双重领导,而以按察使为主。提刑按察使司下设驿传道,各县驿站则设驿丞,专门主管邮驿事务。清沿明制,但“顺治十六年裁驿丞,驿务归县官带管”(雍正八年《井陉县志》),以解决因驿丞为不入流的微官,无力解决“遇有紧要差使,及护送兵差之类,额马不足,必借用民力”(清代王杰《请覆实亏空变通驿站疏》)的问题,陉山驿也由官方改称为井陉总铺。而这就使多任井陉知县深受其害,康熙二十年,出任井陉知县的浙江海宁贡生周文煊在其《驿务六则》中举多例以证:“从前各令不惟弃功名如敝履,且以身命殉之如曾令受缳首之诛;储令甘雉经之惨;署事王通判支吾不及,两月而毕命于忧劳;即与交印之陶知县任事四年,通身债负,以致妻孥留滞累载难归,皆驿递急迫剜肉支应所致。”由此可见,陶知县任事四年,即为负债所累。

  驿务给县官带来的烦累,公差是一方面,更多的则缘于无视驿律的官吏,《古籍珍本游记丛刊》中收有一篇《栈程笔记》,其直言:“至井陉县,行馆甚狭,院中不能容舆马,另安置他处。县令禤文怀拒会晚饭,再四催之不到。松崖命仆作面片煮之,调以油醋,甚觉甘美。无煤炭,到市中寻之,亦无出售者。奴子劈火盆架木作柴,始得烟火。”

  禤文怀,广东三水举人,光绪三年至五年任井陉知县。其之所以“拒会晚饭,再四催之不到”,其面对的定非友人,而是无牌勘的小官吏。若非其不畏权贵,恐为第二个陶知县。一县之令尚且如此,驿路沿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2023-12-19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49669.html 1 闲话井陉古驿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