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引导协会发力,构建从新人结婚登记提醒、合理设计婚宴菜品到创新供餐服务形式、探索餐后捐赠的制度机制。(9月12日《光明日报》)
由国家三部门联合印发的这份专门针对婚宴餐饮浪费问题的《通知》,显然是原来大力倡导节约粮食资源,反对餐饮浪费精神的一种延续,也是公众所熟知的“光盘行动”的一种延续,值得肯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婚宴过程中的餐饮浪费现象确实比较严重,比较突出。而这背后也是有现实原因的。对于举办婚宴的新人和双方家庭来说,一生只有一次的大事,不想在亲朋好友面前显得太寒酸。更何况来参加婚宴的人,也都是给了红包,随了“份子钱”的,所以酒席上的饭菜可多不可少,宁可剩下,不能不够。与此同时,前来参加婚宴,坐在一桌吃饭的人,往往彼此之间并不认识和熟悉,所以等到婚宴结束,这些客人也往往不好意思在陌生人面前打包饭菜。以上种种,就是婚宴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国家三部门最新下发的《通知》中,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婚宴服务经营者应当将制止餐饮浪费相关内容纳入婚宴服务协议,引导消费者践行“光盘行动”;优化婚宴菜单,合理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鼓励婚宴服务经营者提供多种供餐形式,提升服务水平,主动引导消费者餐后打包等。
而引起社会各界较大关注的一条建议,则是积极探索餐后食物捐赠的制度机制。这意味着,对于婚宴后的剩余食物,我们可以引导客人打包带走,也可以从爱心捐赠的角度,把这些虽然是婚宴后剩余,但是却仍旧丰盛的食物,捐赠给有需要的人。那么什么样的群体,才是有需要的人呢?比如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比如养老院的老人,以及社会救助站的被救助人员等等。
并不是说这些机构的人员平时都吃不上饭,吃不饱饭,但是如果能够把婚宴剩余饭菜捐赠给他们,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改善他们的日常伙食,毕竟婚宴饭菜要比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丰盛许多;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这些机构减轻的经营成本和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依靠财政拨款的福利院、救助站等机构而言,更是如此。而对于结婚的新人来说,能够把自己婚宴的剩余饭菜捐赠给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不但体现了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因为这样的爱心捐赠而让自己的婚礼更有纪念意义。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解决,包括是由新人负责把剩余饭菜送到接收捐赠的机构,还是由餐饮企业负责送过去?或者是由接收捐赠的机构自己派人来取?但不管怎么样,从反对浪费,倡导节约的角度来看,积极探索婚宴餐后食物捐赠机制,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