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
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以其敏锐细腻的笔触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于《要爱具体的人》一书中,为读者缓缓推开了一扇透视人性光辉与生活奥秘的窗扉。乔叶的文学之旅稳健而深远,从根植于乡土的叙事出发,逐步延伸至对人性复杂性和社会万象的深度剖析。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如同滋养创作的沃土,不论是乡村的纯朴韵味,还是都市奋斗的艰辛历程,均为她在探索“人”这一永恒主题时提供了多元视角,使她能够精准捕捉那些被时光掩埋、日常所忽视的情感细流与生活微妙,为作品铺设了坚实的情感基石与真实底蕴。
此书内容仿佛一幅生活拼图,每一片都镌刻着平凡人生的温情瞬间。从街头巷尾的市井百态到高楼林立中的职场奋斗,从家庭内部的琐碎纷争到职场江湖的风云变幻,乔叶细腻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与场景,于这些日常片段的雕琢中提炼出关于爱、成长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哲理。她摒弃了宏大叙事的铺张,转而聚焦于具体情境下人物的微妙表情与动作,如黄昏下老人孤独等待子女的身影,那被拉长的轮廓仿佛岁月无言的低吟,将亲情的牵绊具象展现;又如同事间不经意的相互扶持,细微的善意在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如春风拂面,彰显了人性中最温暖的光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节,在作者的精心编织下,化作生活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珍珠串,让读者清晰目睹“具体的人”在生活洪流中的奋斗、坚守与深情厚爱。
乔叶的语言风格质朴而不失灵动,如同山间清泉,于平淡中见真章,于细腻中藏深情。她擅长以白描手法勾勒人物轮廓,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在神韵。例如,“她的眼神像被霜打过的茄子,黯淡且透着一丝疲惫,嘴角微微下垂,带着生活磨损后的无奈”,无华丽辞藻,却将一个历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叙事节奏上,她游刃有余,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悠然铺陈生活细节,时而紧张激烈,于矛盾冲突的高潮处紧紧揪住读者的心弦,引领读者深入故事内核,感受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文字间的呼吸与韵律,如同与老友的深夜长谈,既亲切又深刻。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想着爱抽象的人;要爱近处的人,不要想着去爱远方的人;要热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书中《要爱具体的人》篇章尤为触动人心,讲述个体如何在逆境中学会自我和解,珍视自我价值。乔叶以生活挫折为起点,以主人公内心的转变为线索,细腻讲述在面对失去与不公时,人们不应沉溺于自怜自艾,而应转身拥抱那个在困境中依然坚韧的自己,从具体的生活挑战中汲取力量,重塑爱的能力。这种对人性韧性的挖掘,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也最坚强的部分,为在生活困境中徘徊的人们提供了慰藉与前行的力量。
学者赞誉乔叶的作品充满“人间烟火气”,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小见大,反映了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交响乐章。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了生活的共鸣与回响。国外评论家亦对其作品中人性幽深处的洞察表示惊叹,认为其能在平凡故事中挖掘出跨越文化的情感价值与道德困境,如在爱与被爱、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探讨上,展现出跨文化的感染力与启发性,让全球读者都能从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映照自我,思考生活的本质意义。
乔叶在书中坦言:“人到中年,活得坚硬。”《要爱具体的人》是乔叶为生活献上的一首赞歌,在这个快节奏且抽象化人际关系的时代,提醒我们回归生活的本质,珍视身边每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灵魂,从具体之人的爱与被爱中找寻幸福真谛。正如该书责编所言,“读过《要爱具体的人》,我们会知道,真正治愈心灵的,不是单薄的温暖,而在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这个时代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的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