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悦读·文史

横空雁阵尽诗行

2024年12月04日

  

  □钱续坤

  

  候鸟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大雁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记载。唐代诗人韩愈《鸣雁》亦作有“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大雁迁飞时一般有着固定的队形,多为“人”字形或“一”字形。在浩渺天际,那雁阵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眼球,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留下了无以数计的美丽诗行。

  最先吟咏大雁的诗句,当推《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篇首以大雁的自由飞翔起兴,衬托出服役之苦。不过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所作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一首以较大篇幅吟咏大雁的诗。而描写雁阵最为美丽的作品,当数元代诗人谢宗可的《雁字》:“芦花月底寄秋情,阵影南飞势不停。一画写开湘水碧,半行草破楚天青。”此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察也细致入微,其诗句“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趣盎然。

  作为诗歌的一种意象,“雁南归”“雁北往”常常被诗人们用来表达思乡怀亲之情。唐代诗人钱起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一直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做官,他的诗歌《送征雁》描写秋雁向南飞,《归雁》则描写春雁向北飞,作者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自己宦游他乡思故乡的情怀。东汉的蔡琰也感同身受,其《胡笳十八拍》所折射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杜甫的《归雁》是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诗人羁旅蜀地,为乡情所困的佳作:“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全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先赋后兴,独具特色。此外,品读明代诗人谢榛的“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北周诗人庾信的“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等等,也是几多伤感流于心间,几多惆怅无法释怀。

  在古代的诗词里,还有不少诗人通过描写大雁生存环境的艰难,来抒发自己的忧虑。宋代的苏东坡在这方面是其代表,他贬谪天涯,以“鸿雁”自况,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中的“飞鸿”,到“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孤鸿”,再到“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的“归鸿”,经典地再现了自己青年为官到谪居四方的心路历程,透视出先生在困顿境遇中豁达超脱的生命感悟。李白的《鸣雁行》同样也借物寓意:“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全诗极力铺陈北雁南飞历程的艰险,以及大雁对弓箭的恐惧心理,寄寓诗人所处社会环境的险恶,表达自己的命运吉凶难测。

  古人云:雁有“五常”之德,即“群起群飞,携幼助孤,仁也;失偶而寡,至死不配,义也;依序而飞,不越其位,礼也;衔芦过关,以避鹰隼,智也;秋南春北,不失其时,信也。”在品读鉴赏古代诗词歌赋的同时,想那排云高翔的雁阵,不正是一首首写在蓝天碧空上的美丽诗行么?那矫健凌厉的雁阵,永远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一股昂扬旺盛的斗志!

2024-12-04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7355.html 1 横空雁阵尽诗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