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彬
刘锋所著《忽必烈》一书通透再现出千余年前忽必烈成为元朝世祖的传奇经历。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分为“鄂州之战”“汗位之争”“鏖战襄樊”和“一统中华”四卷,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书写了42篇,以忽必烈“灭宋建元”为主线,串联起这段时期中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立体呈现了忽必烈复杂多向性,凸显出作者深厚的史学积淀与文学底蕴。
“话音落时,胯下的乌云马已经箭一般射出,忽必烈本人又披着一件黑色的大氅,人马合一,直如一团黑色的旋风卷地而去。”“骑在飞驰向前的马背上,耳边是呼呼的风声和激越响亮的马蹄声,忽必烈的身心也进入了一种昂扬亢奋的状态。”这是第一卷“鄂州之战”《风云突变》中两句精彩的描写,简单两句将忽必烈的形象、神态、动作、心理和性格进行了充分勾勒,威风凛凛、英勇善战的草原“马背雄鹰”形象跃然纸上。“忽必烈前年下过特谕:凡刘秉忠求见,立刻禀报!”这句充分说明了忽必烈以谏为铭,重视汉人谋士知人善任的开放心态及和而不同的宽阔胸襟,也昭示着忽必烈终将革故鼎新,以文武双治手段整顿混乱局面,形成井然秩序。
作者在创作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脉线清晰,人物鲜明,场景壮阔,读者游历其中酣畅淋漓。本书中无数庞杂人物纷沓而至,如阿里海牙、姚枢、刘秉忠、贾似道、刘整、阿术、合察等若干历史人物交替出场,杂而不乱,脉络分明,通过特色语言和大量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性格特征,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字驾驭功力。
第一卷“鄂州之战”,作者用一定笔墨饱满刻画了南宋末年权相“贾似道”这个在本书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试探》篇,反映出贾似道谨慎周全的处事智慧。《得胜青山矶》篇,刻画出了贾似道独具匠心的启发能力和军事思谋,因此才会在鄂州之战及青山矶之战和忽必烈对垒中,用计谋取得了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蒙古“灭宋”的步伐。
对忽必烈这个主要人物的塑造,本书倾注了浓重笔墨进行宏观精密布局,在大量历史事件里中肯描述。比如,第二卷“汗位之争”《得胜青山矶》篇,蒙军被刘整(受贾似道启发)用计受创后,忽必烈分析了自己战略失误,“对这个贾似道嫉妒得要死,却怎么也恨不起来……”忽必烈对于“敌人”的才能不仅不恨甚至还有着敬佩,显示出他海纳百川的恢宏格局和游目骋怀。
在第三卷“鏖战襄樊”《大汗的威仪》篇,忽必烈为今后成为汉人“中原皇帝”进行了高世之智的夯实奠基。其中一项盖世无双英明之举就是1264年为蒙古国启用建国号“大元”——取自《易经》“至哉坤元”之意,可见忽必烈对汉儒文化的高度推崇。最终在第四卷“一统中华”忽必烈通过“治统”与“道统”真正实现了向多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转型。
人性复杂多变,因而作者对人物没有单一褒贬。贾似道后期的欺君误国、贪腐终被愤怒将士惨杀,第四卷进行了部分留白,留给读者探索历史的空间,千秋功过待读者评说。
本书结尾可谓点睛之笔,作者对忽必烈建立了大一统中华的丰功伟绩进行了充分肯定。读历史小说,不仅读作者笔下精彩纷呈的各种故事,还是对古人为人处世的明智借鉴,更是对源远流长的历史宝贵文化的汲取和时空穿越。
刘锋的如椽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宏伟的历史长河画卷,本书可谓一部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