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珍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是李娟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中的第一句话,如纪录片一样宏阔的特写,把一派带着动感的寥廓草原生动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李娟的母亲曾经在这里种了90亩向日葵。李娟用她特有的语言风格,记录了母亲、叔叔(李娟的继父)和外婆一家人,还有大狗丑丑和小狗赛虎、鸡、鸭等一群小生灵在大草原上的生活,记录了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又种,种了又毁的90亩葵花地……李娟的笔调细腻、明亮,艰苦甚至有些辛酸的生活让她写得摇曳多姿、充满情趣及生命个体的尊严。人面对大自然的不屈不挠、乐观向上让人肃然起敬。
李娟的文字,被称为“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她是语言的魔术师,把我们熟悉的文字搬来搬去,随心组合,让它们呈现出打动人心的力量。她的语言富有张力,字字句句活色生香,画面感极强,表达透彻、彻底,酣畅淋漓,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在她的叙述下,她细微的心事,她母亲的经历,草原上的众生……都无比真切,栩栩如生,宛在眼前。
写母亲,她这样写:“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母亲如逐日的夸父,充满坚韧的力量,母亲和大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母亲就是大地,母亲就是大自然,母亲就是造物主,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改造生活,让生命更富足。
“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母亲的身上有一种蓬勃向上的自由的力量,仿佛她不是一位年过半百正走向暮年的女子,她如天地之初的女娲,拥有无限的活力,无限的坚韧,担负着拯救众生的使命,满怀热爱、乐此不疲地驰骋在贫瘠、广袤、浩瀚的大地上。
“她一共补种了四茬葵花,最后存活的只剩十来亩,顶着稀稀拉拉的花盘扎在荒野最深处。”“她总是信心满满,坚信别人能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别人失去的,她也不畏惧失去。”面对一次又一次被鹅喉羚毁掉、被干旱吞噬的向日葵,她从未绝望,从未放弃,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才会如此坚韧,如此信心满满吧!李娟的母亲,就是这顽强的向日葵,她播种向日葵,也在播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她是向日葵地的守护者,更是生活的斗士,她在苦难中坚持,在艰辛中找寻希望,用双手和汗水,为这片土地赋予了丰润的生命。
她写外婆,这样写:“外婆死了,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之中。一生寂静得如同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我一口一口吃着眼下这一大盆用豆瓣酱煮的青菜叶。恍惚感到,外婆死后,她有一部分回到了我妈身上。或者是外婆死了,我妈最坚硬的一部分也跟着死了。”一个苍老生命的消逝,在大草原的背景下,在广袤天地的背景下,是如此的渺小,如一滴水,如一粒尘埃,消弭于无形,但是,她会永远活在亲人的血脉和记忆里。
她这样写狗子:“赛虎一个月大就跟着外婆,几乎二十四个小时不分离。两者的生命长久依偎在一起,慢慢就相互晕染。它浑身弥漫着纯正的外婆的气息。”“我蹲下身子抚摸赛虎。它的眼睛明亮清澈,倒映整个宇宙的光辉。只有它还不知道外婆已经死去。只有它仍充满希望,继续等待。”那么温暖,充满人情味儿、狗情味儿,这种依偎,更衬托出了外婆的孤独无依。在这样茫茫荒野上,当每个人都在为生存忙碌的时候,一个老人,只能依赖一只狗的陪伴,来摆脱孤独。这是生活的真实,也是生活的不得已。
她写大草原的孤独:“于是,在葵花还没有出芽的时节里,站在我家蒙古包前张望,天空如盖,大地四面舒展,空无一物。我家的蒙古包是这片大地上唯一坚定的隆起。”寥寥数语,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与渺小跃然眼前,而这孤独中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张扬着人定胜天的倔强。
广袤的草原,荒凉的戈壁滩,寥廓的天地,渺小、随性,却始终充满力量感的人类生活。《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描述的一切,充满艰辛又热烈美丽。在李娟隽永的文字里,命运的沉重,生活的悲苦,劳动者的不易,一一如画卷般呈现在读者面前。难得的是,李娟如实地书写苦难,不去拔高,不去应景,真实地写自己的内心,这种真实的力量更打动人。她写空旷,那是带着危险和恐惧的空旷;她写自由,那是带着苦涩和希望的自由。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看到了一个豁达、平和、细腻、有爱的李娟,看到了人与人、人和动物在残酷环境下别样的生存与和谐——永远坚韧,永远温柔,永远向上,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