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世军
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井陉山里赏红叶。
车驶入太行天路,浓浓的秋意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美若油画,煞是惬意。
中途休息的时候,几个朋友看到路边山坡上一棵柿树上挂着几十个火红的熟柿子,就呼拉拉跑了过去,又是摇树,又是找石块。
我笑着劝说:“别费那劲了,你们以为柿子挂在高枝主人摘不到?那是朴实的山民留给鸟儿的食粮!”
朋友不解其意,疑问:啥意思?
于是,我给朋友讲了一个“喜鹊枣”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苏北。早些年,苏北比较穷,乡亲们日子过得都很拮据。俗话说:“瓜菜半年粮”。为了解决吃不饱的问题,人们就八仙过海,四处寻找一些诸如苹果、杏、桃、枣、山楂等果苗,栽到房前屋后、自留地边,以期缺粮时不至于挨饿。
那年春上,爷爷也从集市上花了五毛钱,买回两棵拇指般粗的枣树,栽在了我家菜园子两头。
我问爷爷:“狗蛋家栽的都是杏树、桃树啥的,咱咋不栽啊?”
爷爷乐呵呵地说:“老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到了八月十五,你就能吃上枣子了。”
看我没明白啥意思,爷爷忙解释说:“就是说啊,桃树要三年才结果,杏树要四年,梨树要五年,枣树当年就可以结果,明白了吗?小馋嘴!”
正如爷爷所说,当年枣树便挂了十多个枣儿。第二年、第三年,树上的枣儿渐渐多了起来。
记得有一年,风调雨顺,庄稼、果树长势良好,我家那两棵枣树挂满了枣儿,又大又红。
八月十五,枣儿熟透了,爷爷带着我去摘枣。第一颗枣儿落地,我欢快地捡拾起来,一抓塞进了嘴里。
爷爷望着我贪吃的样子,开心地笑了:“甜吧!”
枣摘得差不多的时候,爷爷说:“行了,就这吧。”
我指了指树梢:“爷爷你看,那还多着呢。”
爷爷一边捡拾枣儿,一边说:“我知道。”
我忙说:“那摘啊。”
爷爷直起身来,摸着我的头说:“那枣咱不能吃,是留给鸟儿的。”
我不解其意:“啥!留给喜鹊等鸟儿的?赶鸟还赶不过来呢。”
爷爷看我不高兴的样子,笑着说:“你还小,这个道理等你长大便明白了。”
后来,爷爷告诉我,“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村上也有好多果树,树皮都被村民扒光吃掉了,果儿又怎能幸免于难?鸟儿由于没有了过冬食物,数量急剧减少。第二年春上,由于没有了鸟儿,病虫害泛滥,全村所有果树几乎都没有挂果。从那以后,乡亲们每年收获果子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多少留上几个几十个果子在树上。
好一会儿,一个朋友说,是啊,留给别人,留给大自然多一点爱,人世间便会多了些和谐和温馨。想不到几只普普通通的果儿竟蕴含着人世间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本文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写起,娓娓道来:年幼时的自己想把树上的枣儿摘干净,和爷爷刻意会留下一些,为了给鸟儿过冬(俗称喜鹊枣)的不同行为,长大才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俗话称:喜鹊叫,喜讯到。在中国的农村,喜鹊是报福音的美好使者,喜鹊吃枣也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和象征。这样一则日常故事,通俗易懂,却又隐含着我国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内心的美好与真挚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点评 李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