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看天下·热评

“放宽本科生转专业” 释出育人积极信号

2024年06月11日

  □蒋璟璟

  

  武汉大学今年的大一新生,可以实现院内“转专业自由”了。近日, 武汉大学召开2024年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新闻发布会。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在发布会上透露,从2024级学生开始,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在武大之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不同程度放宽转专业限制条件,降低学生转专业难度,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6月9日 中新社)

  近来不少高校纷纷就“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释出积极信号,置于阶段性语境下,这一举动显然有“招生宣传”方面的考虑。当然了,放眼长远,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更自主地选择专业,也确乎是大势所趋。大学内部的专业流动,其实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以往校方对此更多持“抑制性立场”,属于“少说又少做”,整体上并不支持和鼓励学生们转换专业。直至最近数年,大学才就此事展现出了足够的包容,甚至一些走在前面的学校,还将“转专业方便”作为卖点。

  就放开“转专业”而言,武汉大学无疑属于步子迈得大的,可即便如此,其实也没有多少石破天惊的出格之举。武大最近宣布的政策是,“从2024级学生开始,院内专业自由选。”之于此,有媒体和网友将之冠以院内“转专业自由”标签广泛传播,这多多少少有些夸大其词了。“随便选”是一回事,“收不收”则是另一回事。所谓的院内“转专业自由”,是不是意味着零门槛、免考试就可以成行?这其实是一个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

  应该说,“学院内转专业”相比“跨学院转专业”,确实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我们知道,同一学院不同专业,其师资团队、学科基础、课程设置,本身就是相似相通的。特别是大学低年级,学院内的通识课、必修课、选修课等高度重叠——学生在院内重选专业后,理论上学院完全可以通过内部“微调”就能无缝衔接。有鉴于此,彻底的院内“转专业自由”,在技术层面是有实现基础的。至于说校方到底会做到哪一步,或许还得看“院系均衡发展”之类的通盘考量。

  绝对的“转专业自由”当然是没有的,现实中,有的只是“学力”“实力”所带来的相对自由。当下而言,推动“转专业”进一步放宽的动力,其实是两个维度的价值期许。也即,给学生们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们成为更好的人才。所以,“转专业便利化”只是一个策略手段,其终究目的,还是提升育人成果、促进个体发展。在本轮高校“转专业”规则调整进程中,既要切忌“一放就灵”的想当然,更要提防“先放再说”的短视跟风。真正重要的,是将新的“转专业”机制与“专业教育”的增效结合起来,前瞻性布局、系统性优化。

  本科生“转专业”要有选择自由也要有好的育人结果,之于此,高校要卷的不是谁家“转专业”更便利,而是要拼“专业流动”与“专业教育”的适配与实际效用。

2024-06-11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68457.html 1 “放宽本科生转专业” 释出育人积极信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