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悦读·档案

元代白朴与正定的渊源

2024年03月28日

  ■白朴塑像。

  □沈立锋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为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石家庄正定)。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他创作的《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与《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合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今山西省忻县人。元好问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相传,他的祖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后来其祖上又随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

  白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其父亲和元好问交好。当时,白朴的家庭十分幸福美满,家境优渥。但是,白朴出生没多久,汴梁城就被蒙古军所包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的一位重臣,每天为国家的存亡四处奔走,根本无暇顾及家人。后来,蒙古军决定炮轰汴梁城,白华随皇帝渡河而走,不得已把妻儿留在汴梁城。蒙古军入城后,抢劫了很多东西,在这次战争中,白朴母子走散了。幸亏元好问将白朴姐弟解救出来,将两个孩子带到他家抚养。

  元好问带着白家姐弟二人,渡河北上去投靠他的好友,到济南等地避难。这一路上,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们几人能体会。虽说元好问与白华只是朋友,但是元好问对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白朴6岁的时候染上了瘟疫,当时大夫都说这么小的孩子早已没救了,但元好问却不愿意放弃白朴,不分昼夜地把孩子抱在怀中。兴许是他的这份苦心感动了上天,在第六日的时候,白朴在元好问的怀中出了一身大汗,疾病得以痊愈。在生活上,元好问把他们姐弟二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白朴幼年时接受到的良好教育,都来自于元好问。

  元好问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他善于写诗词,也善于写散曲,是那个时代较早开始写散曲的文人。白朴小时候聪明好学,又是友人之子,所以元好问全心全意地教导白朴,而白朴更是尽心尽力地学习。因此在很小的时候,白朴就有了非常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乱世之中,能有这样一位心存善意的人出手相助,不仅给他衣食,还培养他作学问,这为他以后在文学方面做出成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1237年,白朴已经12岁了,元好问便想带着他们姐弟二人前往太原定居。在去往太原的途中,正好途经正定,当时管理正定府的这位官员,听说有名的才子要路过这里,便设宴款待。在此次宴席上,元好问得知白朴的父亲还活着,他便赶快带着白华的一对儿女,前往与之相见。白华见到自己的孩子,心中满是愧疚与欣喜,便赋诗一首,感谢友人出手相救。随后,白朴姐弟二人,便随父亲在正定府长久地居住下来。政治局面稳定后,白朴安心做学问,随着年龄的增长,白朴也到了成婚的年纪,父亲白华便为他张罗了一门婚事,娶了当地一位姓戴的女子为妻,婚后夫妻二人的日子,倒也过得十分和睦美满。

  幼年时代的白朴,经历过国破家亡、母亲去世等重创,一度被元好问收养。白朴和元好问情同父子,所以白朴经常模仿元好问的一些作品进行创作。元好问作了一首《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故事是这样的:金章宗泰和五年,16岁的元好问去赶考,在途中,他遇到了一个捕捉大雁的人,他告诉元好问,一对大雁到死都是分不开的。元好问看到一只大雁被人捕获,另一只大雁好像知道对方将要被杀死,竟然发出哀鸣。后来,那只大雁一头着地落下,当场死亡。大雁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大雁也寓意着仁心,代表从一而终。其实,对于元好问来说,他也非常向往这种矢志不渝的爱情。因此,他买下了这两只大雁,把它们安葬在一起,这就叫做“雁丘”,落笔成文,就有了《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这首《摸鱼儿》的结局,太过于悲惨了,让人看了有些难过。于是,白朴也写了一首《摸鱼儿》,也是一首佳作:“问双星,有情几许?消磨不尽今古。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听笑语,知几处、彩楼瓜果祈牛女。蛛丝暗度,似抛掷金梭,萦回锦字,织就旧时句。愁云暮,漠漠苍烟桂树。人间心更谁诉?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啼妆洒尽新秋雨。云屏且驻。算犹胜姮娥,仓皇奔月,只有去时路。”不过,白朴却写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局。元好问早年过得平顺,而白朴从幼年起,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在写《摸鱼儿》这类爱情悲剧时,元好问还唯恐当事人不够悲惨,而白朴却给了主角一个带有希望的结局。

  白朴才华出众,曾经被人举荐给了忽必烈,但是遭到白朴本人的拒绝。因为白朴一生最恨蒙古军的恶行,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抒发自己的憎恨之感,这也是白朴不为官的理由。后来,白朴到元大都游历,游历途中,结识了当时已经有一些名气的关汉卿,从此也和元曲结了缘。同时,他还广交表演元杂剧的朋友、乐工、歌妓等,总是能够寻觅到知己。也是在这些人的身上,他听闻了太多的故事,反映民间疾苦的内容就成为了重要的素材来源。创作戏曲的时候,他就将这些故事写入到自己的戏本当中,字里行间表达着对这些人的同情。

  白朴在正定生活期间,写了大量的诗歌、小令、元曲等作品,是其艺术创作的高峰,形成了以白朴为代表的正定元杂剧作家群,使正定成为元初杂剧兴盛的中心之一。

2024-03-28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60278.html 1 元代白朴与正定的渊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