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悦读·风物

妙趣横生的武强灯方年画

2024年02月25日

  ■武强灯方年画挂灯。

  □文/图 砾华

  有道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旧时民间,看花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最热闹的活动。元宵花灯的形式多种多样,绘有年画的灯是其中的一个大类。因此,上元节传统灯会上所谓的“看灯”,其实“看”的是灯画。在“年画之乡”河北衡水市武强县,曾盛产一种印有戏出并配有谜语的画——灯方年画。灯方年画,是武强年画独有的品种,将印在薄而透明纸上的灯方年画糊成灯笼,谓之“灯谜”,供人们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夜观赏猜谜。五彩缤纷的灯方年画,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清代“灯谜”的活化石

  灯谜又称“灯虎”,因为其内容一般较难,不易猜中,好像射老虎一样困难,所以元宵节猜灯谜又被称为“射灯虎”。猜灯谜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记载,早在宋代,民间就出现了“灯”与“谜”的结合,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之上,在元宵节夜晚供人猜射。但是,那时的花灯什么模样?又是怎样悬挂的?灯上的谜条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自宋至明的相关实物并未见留存。清代葛甡撰有《馀生虎口虎凡例》一书,以文字形式描述过“灯”与“谜”结合的形态:“灯谜宜用灯也。应在春宵秋夕,粉壁墙阴悬一长扁方灯,糊以或绢或纸。近来最明亮者,玻璃灯也。白门出谜时,灯之正面皆粘长词律句,皆不掉底;两端则粘短谜,底则写明猜四书五经、诗句、古人、美人、俗语、市招等类。”“出谜原应春时在灯节前后,秋夜在会期歌舞之场。唯须闹中取静,免其非个中人嘈杂,以败文雅兴趣也。”非常难得的是,此书中关于当时“灯”与“谜”结合的描述,有实物可证——在保存至今的武强古版灯方年画上,一幅幅画面和文字,复原了清代“谜”与“灯”结合的情景,堪称清代灯谜的“活化石”。

  武强灯方年画,有横灯方、竖灯方、大灯方、小灯方四种形式,有连环戏出灯方和通景成套灯方等。每4幅灯方画糊一个灯笼,2个灯笼是一对,4个灯笼是一堂,32个灯笼是一街,其中颇有讲究。以武强年画博物馆、武强年画社所藏旧版和新征集到的年画古版资料为样板,用传统印刷方式印行的《武强古版灯方年画》(共两集),及冯骥才先生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等专著来看,灯方年画一般都是上方写灯谜,下方画戏出故事。谜语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地方特色。

  老画工巧制“灯谜画”

  关于灯方年画,武强县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武强南关街东面有个名为“宜兴斋”的画店。掌柜姓白,身材细长,长着一双鼠眼,为人出了名的奸猾刁钻。街西有个老画工名叫韩厚,设计雕刻了一套《九九消寒图》画版,印出的画很受乡亲们欢迎,一时之间供不应求。

  同样是开画店的,看到韩厚的生意远比自己好,白掌柜很是生气,想来想去琢磨出一个坏主意。一天,趁韩厚没留神,他把人家那套《九九消寒图》画版偷走藏了起来。老画工发现后几次上门来要,白掌柜却赖着不给,使韩家画店的生意深受影响。一气之下,多才多艺的韩厚画了一幅画,又配上四句诗糊在灯笼上,趁元宵节灯会挂在自家画店门口。暮色降临后,白掌柜一家也出来看灯,走到老韩的画店前,正好看到这盏灯。灯上四句诗写的是:“一物细长白如银,论价不值半文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逛灯会的乡亲们逐字逐句念出,个个捧腹大笑……原来,白掌柜名唤“白儒银”,不正是“白如银”的谐音吗?他心想:好你个韩厚,这不是变着法地骂我不值钱嘛!于是,怒气冲冲地去找韩厚理论。韩厚笑着说:“我这是拿一根钢针制作的谜语,跟你有什么关系?”说得白儒银无言以对,只好吃了个哑巴亏。后来,人们纷纷效法韩厚的做法,把谜语和图画一起印到灯笼纸上,久而久之,逐渐形成武强年画中独具风格的“灯谜画”。

  包罗万象 雅俗共赏

  应该说,来自民间的灯方年画,无论“画”与“谜”,都属于民间艺术范畴。所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戏曲年画,在灯方年画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画面多为连环画和通景成套的表现形式。所以,灯方年画有很强的情节性、趣味性、生动性,以虚拟象征的艺术手法,大胆取舍极具特色。每幅画面,按照内容配以各种谜语,谜面书写工整,谜、书、画三者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灯谜的谜材,多取自四书五经、千字文、谚语、格言,既有诗词歌赋、名篇佳句、地理名称,又有中医中药、日常用品等等,内容包罗万象,雅俗共赏。

  横灯方画,是出现较早的一个灯方年画品种,内容以表现文人雅事为主,如《杨升好犬》《洗砚鱼吞墨》《陶渊明爱菊》《醉三仙》等。这类作品大都采用阴刻为主、阴阳兼施的雕版手法,表现方法多为古朴自然的天衬地,黑白对比反差强烈,是其他年画产地少见的,体现了武强木版年画早期的艺术风格。

  清代后期,社会上开始流行公案戏,武强也于此时大量出现《包公案》《彭公案》《施公案》年画。灯方年画《包公案》,便很有代表性。整套《包公案》,由四幅灯方画组成,画面非常生动。刻制其上的四个谜语,其二“广额秀才”(打四书句一,谜底为“盈科而后进”),意指秀才们是扩大科举名额后招进来的。其三为“村巷传呼宰相来”(打四书句一,谜底为“寇至”),此谜面为宋代诗人、隐士魏野的诗句。魏野隐居陕州时,寇准前去造访,他谢以诗云:“昼睡方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宰相来,就是寇准到了,即为“寇至”。其四“天颜有喜近臣知”(打四书句一,谜底为“王驩朝暮见”),谜面意为天子的喜怒哀乐身边的大臣知道,所以谜底可解释为王的欢乐喜忧朝暮相处的大臣会有所见闻”。个人认为,这一套四则谜语中,最有趣的当数头出“外科生意兴隆”(打《诗经》句一,谜底为“烂其盈门”)。“烂其盈门”语出《诗经·大雅·韩奕》,在此处,“烂”由灿烂、光明别解为伤口腐烂。您想啊,伤口腐烂的患者充盈外科门诊,外科门诊的生意怎么会不兴隆呢?猜到谜底,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古人的制谜水平之高,谜面与谜底扣合严谨,关合自然,巧妙运用会意别解、借代、通假等技法,即使放在今天,也堪称佳谜。当然,这类谜语无论浅显易懂,还是深奥难解,必须有比较深厚的文史知识及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解锁谜底,应当属于武强知识分子阶层的娱乐。相比较而言,那些通俗易懂的谜语,更贴近生活,让人感觉更为亲切,可能更受普通百姓的欢迎,诸如“阴天打灯笼(打三国人名一,谜底为‘赵云’)”等等。

  武强灯方年画中,还有一类诗谜,通过变换字的形态结构,或增减笔画,形成潜层含义的变异读法。因为是以意境写图作画,启人心智,所以又称“神智体”,据说是苏东坡所创。例如“三更残夜门半开,一心等到月儿歪。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少人来”,就是一首须要看图会意的诗谜。也就说,画面上出现的只是一些异形字,如只写了一半的“门”,写歪了的“月”,“信”字少写个“口”等等,先看图会意再出口成诗,其实不过一种文字游戏。

  每一幅古朴的灯方年画,都是武强年画艺人精心描绘的民俗画卷。看到它们,旧时民间元宵夜赏灯猜谜的盛况如在眼前。妙趣横生的灯方年画,不仅是研究民间美术的珍贵史料,对于研究戏曲艺术、谜语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包公案》灯方年画。

2024-02-25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6501.html 1 妙趣横生的武强灯方年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