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花溪·精读

腊八粥

2024年01月18日

  □苗喜云

  

  我在农村长大,从记事起,每年腊月初八,母亲都熬一锅腊八粥,街坊邻居也熬。吃腊八粥就叫过“腊八节”。我们老家不叫腊八粥,叫“糜”。糜是用黍米加各种豆、红枣等辅料熬制而成的,吃起来香甜可口,大人孩子都喜欢吃。因为黍米是黏性的,吃多了不好消化,所以不能吃得过饱。有句谚语讲:“三十里豆面,四十里糜,吃饱一天不受饥。”意思是说,吃了豆面条走三十里路不觉得饿;吃了糜,走四十里路不觉得饥。所以糜是一种耐饥抗饿的饭食。记得小时候,因为生活困难,糜饭又好吃,总想吃得饱饱的。母亲怕我们撑着,就给我们限量,一人一小碗,并告诉我和弟弟妹妹们说:“糜吃多了会肚子疼。”我们眼馋地瞅着锅里剩下的糜不肯离开。母亲给我们盛点汤面,劝我们说:“锅里的糜给你们剩着,下顿热着吃。”糜凉了再加热很费劲,既不能蒸又不能煮,怎么办呢?母亲就在铁锅里放些食用油,小火慢慢炕。放油一定要适当,油放多了吃着腻,放少了容易糊,火候一定要把握适中。

  “腊八节”是劳动人民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在我国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常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熬腊八粥,还泡腊八蒜,准备过年就蒜吃饺子。

  “腊八节”是祈求团圆的节日,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腊八粥从碾黍米、泡豆、拣红枣到煮粥,工序繁杂,但一家人高高兴兴准备,当围坐在一起,吃着暖烘烘、热乎乎、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真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妙与享受。

  腊八节寄托着对亲人的怀念。每年腊八节,我都会想起母亲在世时熬腊八粥的情景。母亲每年腊八节熬一大锅腊八粥,不光全家大小都能吃上一碗,还可送给邻居和亲友。记得我们村小学有一位女教师是我家的远方亲戚,她称呼母亲“表嫂”;还有我们村信用社里有一个会计,她经常带着孩子来找母亲帮忙给孩子裁剪衣服,母亲每年腊八节都给他们送腊八粥,说腊八粥是稀罕饭,让他们各自尝一尝,送完回来才给我们开饭。母亲说:“吃了腊八粥,大人们劳作、储粮有劲头儿,孩子们读书识字有奔头儿。”母亲的这些箴言,我至今没忘,永记心间。每年腊八节这天,我都讲给子孙们听,让他们知道过去的不易、今天的幸福,以激励他们努力向上。

  腊八粥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还有庆丰收的含义;最为重要的是,吃了腊八粥不仅能帮助人体抗寒,能起到强身健体、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还能提高免疫力。

  希望大家“腊八节”都能吃上腊八粥,迎接新春,健康吉祥!

2024-01-18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2896.html 1 腊八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