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卡包里塞了十几张银行卡,常用的也就那三四张,有些好几年都没拿出来了。”针对持卡人长期不用且零余额的“闲置”银行卡,近日,多家银行启动新一轮“清卡”行动。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该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这意味着,你的“沉睡账户”即将被注销。(10月18日《扬子晚报》)
在各大银行机构内均有大量“闲置”银行卡,也被称之为“休眠账户”“沉睡账户”,此类银行卡多为银行机构争抢市场,优惠促销开卡而来,但由于长期不使用,且存款余额为零,已经失去了市场价值,还浪费银行管理资源,又有被倒卖用于电信诈骗的风险,倒不如注销掉为好。所以,监管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注销“沉睡账户”,乃是给银行卸包袱、降成本,清除安全隐患。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累计发卡量为11.3亿张,其中6个月内有过使用记录的累计活卡量为7.4亿张。这也意味着,有近4亿张卡在6个月内没有任何使用记录,处于“睡眠”状态。而且,睡眠卡比例扩张趋势显著,2021年信用卡非活卡率为45%,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如此庞大规模的“沉睡账户”,对银行机构来讲,不仅无益于业务发展,还是一个沉重包袱。
此前,金融监管部门已多次对“沉睡账户”进行过清理,但是因缺乏有效约束机制,难以遏制银行机构的发卡冲动,导致陷入银行“沉睡账户”规模膨胀、清理、再膨胀、再清理的“怪圈”。因此,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应建立“沉睡账户”注销长效机制,厘清银行账户管理标准,并对银行机构实施考核,督促其及时清理注销“沉睡账户”,不得以新业务为由而无限制发卡,再次扩大“沉睡账户”规模。
按照去年发布的信用卡新规,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这是一个“硬指标”,意味着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不能再长期放任不管,而是要遵照标准,采取动态化管理、常态化清理等措施,及时注销不合规格的账户,保持“沉睡账户”占比低于20%,以满足监管要求。
各大银行机构在清理注销“沉睡账户”时,应履行服务职责,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将通知传达给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究竟是继续保留、使用账户,还是弃用、注销账户,由此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同时,银行用户也要理性认知,银行卡并非越多越好,保持常用、有需要的银行账户,至于长期不用的无效卡,还是主动配合行动,注销为妙,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令自己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