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悦读·档案

范成大:使不辱命,燕赵留诗

2023年10月08日

  □梅会林

  1170年,南宋诗人范成大一路北上,踏入燕赵大地,过漳河,进磁县,经邯郸、邢台、内丘、隆尧、柏乡、赵县、栾城、正定、定州、望都、保定、定兴、涿州等地,留下纪行诗,描写沿途的风物风情和百姓的生活状况。

  但范成大此行可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一次向险之行,有着特殊的背景,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熠熠生辉的一页。

  一

  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朝皇帝偏安一隅,南宋与金国划淮(淮河)为界;1141年,同金签订“绍兴和议”,其中受书礼仪规定:凡是金国的使者到了,捧着国书上了殿,皇帝要从榻座上下来接受国书,交给内侍。而南宋使者向金国皇帝呈报国书却要跪拜,由内侍接受,再呈皇帝。1163年,宋孝宗即位之后,不甘心被挤压到南方的命运,发动北伐之战,但兵败,不得已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但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礼仪,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细节依然延续之前的规定。因此,孝宗皇帝始终耿耿于怀。后来在虞允文的建议下,打算派遣泛使到金国去,争取更改受书礼仪,索求归还河南宋朝皇陵。无故更改和议内容,几乎是向金国挑衅。出使金国,无异于羊入狼群,虎口拔牙,那是随时会掉脑袋的事儿。关键时刻,朝中大臣避之不及,无人敢领命。

  这时,45岁的范成大明知此事凶多吉少,依然挺身而出,毫不推拒。孝宗皇帝升任范成大为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范成大请求在国书中载入受书礼一事,孝宗不同意。范成大只好另想办法,抱着一腔报效祖国的赤诚和视死如归的气魄,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向险之旅。

  范成大于5月受命出发,6月出南宋国门,8月渡淮北上。河北之地是从南方通往北方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大致在如今的107国道旁。这段道路两旁虽然不乏秀美瑰丽的自然风光,但在范成大眼里,是抹不去的伤痛。他踏上燕赵之地,行进在漳河桥上,远远望见了讲武城。讲武城在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为曹操所筑。范成大自然联想到城外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疑冢从讲武城起始,直至磁州而止,一座座如小山列布。于是,范成大写下了踏进河北之地后的第一首绝句《七十二冢》:“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群胡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范成大经过世传赵武灵王避暑之地的磁州台城镇时,以一首《赵故城》记述了这样的情形:“金石笙篁绝代无,鼪鼯藜藿正乘除。园翁但爱城泥暖,侵早锄霜种晚蔬。”范成大一路行来,风餐露宿,晨昏劳顿,风尘仆仆,《邯郸道》写出了他的艰辛:“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不仅旅途疲乏,国土沦陷更使他心情沉郁。他一路走,一路记,沿途的风物成为他触景伤情的对象。在邢台驿站,他写道:“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谁解登临管风物,枯荷老柳替人愁。”(《邢台驿》)

  他走进栾城,看到的依然是破败和苍凉的景象:“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明府牙绯危受杖,栾城风物一凄然。”(《栾城》)来到滹沱河畔,他不禁思绪万千,这条千年流淌、波澜不惊的河流与光武帝刘秀有着不解之缘,曾帮助刘秀成功摆脱王郎大军追击,见证了刘秀登岸、转危为安,而后实现光武中兴的传奇。遥想当年“光武中兴”之盛事,他心生感慨:“闻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阳九见中兴。如今烂被胡膻涴,不似沧浪可濯缨。”表达了一种国土沦陷的悲怆愤懑。他行进在这些地方,越往北走,心情越加沉重,更多看到的是百姓的不幸。他在《清远店》诗中写道:“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用十分平淡冷静的语气叙述这令人极其悲愤的事件。

  二

  范成大带着对金国的憎恨,来到燕山。他秘密地写好接受国书详细仪式的奏章。按规定,他必须先向金国通报出使的理由和国书内容,到金国后,由金方陪同官员审查。范成大明白,如果提前把另一份自拟的“国书”言明,交给金国审查,那这份关于受书礼、河南皇陵之地的国书根本不会审查过关,只能自己藏好,见机行事。大堂上,按照事先定好的议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对于他的陈述,金世宗完颜雍例行公事,似听非听,根本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当范成大陈述完毕,完颜雍觉得该散朝时,没料到范成大忽然上奏道:“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他从怀中掏出草拟的另一份“国书”,不等呈递,便高声宣读,申述南宋要求归还河南祖陵墓园地和更改受书礼仪事由。本来安静的朝堂,一下子炸了锅。完颜雍越听越不对劲,“腾”地从座位上站起,勃然大怒。他指着范成大,大声说道:“这朝堂上难道是你擅自献书的地方吗?从来没有一个使臣敢如此放肆!”

  “此国书不奏达,我回去也是死。与其有辱君命而死,不如死在这里!”范成大凛然不惧。

  金国大臣也都开始声讨他。范成大面对劈头盖脸汹涌而来的斥责,始终镇定自若,面不改色。完颜雍怒不可遏,想要杀掉范成大以解心头之气,经人阻止才作罢。

  范成大回到馆所,守卫小吏告诉他:“有的大臣议论要扣留你。”范成大听罢,淡淡一笑,挥毫写道:“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否?”意思是,我万里而来本就没有打算活命,此身还不如一个小水泡轻。我与所持的汉节同生共死!这是“使金七十二绝句”最末一首《会同馆》,彰显了范成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金世宗完颜雍虽然拒绝南宋所请,但也不想把两国关系彻底搞僵,就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并且允许南宋奉迁河南皇陵。

  范成大勇于担当,走过了人生中一段充满凶险的历程。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他不畏强权,慷慨陈词,让金国君臣刮目相看,最后保全气节而归。范成大把沿途的见闻感触一一纪行于诗,以近乎日记体的形式写下旅游漫记,名为《揽辔录》,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意思。途中还写下了著名的使金绝句七十二首,汇为《北征小集》。据我粗略统计,在其七十二首纪行诗中,在燕赵之地写下的占到一半以上,有几首描写了燕赵之地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大部分描写的是山河破败的景象、百姓遭受的蹂躏,以及凭吊爱国志士的遗迹,体现出浓烈的情感。

  范成大在燕赵大地留下的墨迹,以及他无畏无惧、誓死力争的胆魄,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的赤胆忠心和气节,了解了他心系农桑的民本情怀。

2023-10-08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41735.html 1 范成大:使不辱命,燕赵留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