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1990年,我上高一,这一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我们学校的广播每天都循环播放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同学们课间讨论的话题也离不开亚运会的比赛项目,我国运动健儿每次夺冠都令我们兴奋不已。
学校每年要举行秋季运动会,每个班级都选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但这一年学校改变了制度,决定把秋季运动会改为秋季达标运动会,让全体师生都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用实际行动致敬亚运会。
此消息一出,班里炸了锅,因为多数同学都有弱势项目,比如我在单杠、短跑、仰卧起坐等项目上还可以,中长跑就不行。我们的副班长体态较胖,仰卧起坐一个也做不了……
我们学校学生比较看重学习,课间时间都坐在教室写作业,只有体育课上活动一下。北京亚运会燃起了我们对体育赛事的热情和关注,校长想趁这股东风,调动起我们运动的积极性。
达标运动会全校师生都参加,自己的优势项目还好,对于自己的弱项,大家都不愿意当着全校师生出丑。因此,在运动会开始的前一天,同学们还在临阵磨枪呢,操场上乌泱泱都是锻炼的人。运动会的流程是每个人发一张纸,上面列着所有的考核项目,由学生自己安排先考哪一项,考核完一项将成绩填在上面,三天时间只要全部考核完就行。
我们当然先参加自己优势项目的考核。第一天上午,我们都轻松完成了自己优势项目的考核,顺利达标。没想到,运动场上最惹眼的是教师队伍,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参加100米跑,迈着小碎步,跑了一半就气喘吁吁,未达标,毫无意外拿到了教师组此项目的倒数第一名。教语文的老师扔铅球,5米达标,她扔出去了2米,在教师队伍中垫底儿。同时还传来别的年级老师们的“捷报”,有的老师800米跑,竟走了700多米;还有的老师连跳高的起始高度也跳不过去……
午休时,同学们都在口口相传老师们在赛场上的窘态,好好一场达标运动会,被老师们演绎成了趣味运动会。有老师出丑在先,我们的压力也小了不少。
三天比赛结束后,我们才知道,这场运动会,学生们都是先参加自己优势项目的考核,而老师们先参加的都是自己的弱势项目,为的就是给学生做个“榜样”,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弱势项目,不逃避不退缩,勇敢面对,然后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这才是运动会举办的意义。
学校规定,以后每年春、秋季各举办一次达标运动会。有压力才有动力,一场运动会,让全体师生被迫锻炼了起来。对于我而言,高中三年的锻炼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达标运动会,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为习惯,健身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每当听到《亚洲雄风》这首歌,想起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我就心潮澎湃。校领导借助一场体育盛宴,带动起全体师生健身的热潮,这就是北京亚运会带给我们的最好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