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贵
老家通电比较晚,家家户户一直用煤油灯。表伯父在老家附近乡综合厂当厂长,他们那里有电石,加上水就产生能燃烧的乙炔气体。于是,人们便做成电石灯用来照明。
电石灯用厚厚的上下两个铁桶做成,下面一层放入电石,上面一层开放的水槽可以加水,一个竖长的管子直通上下桶,管子头上是细细的出气孔,也是灯眼,就像输液的针头那么细。上下两部分用螺丝扣拧紧,水槽中间有个调整滴水速度的螺丝,水往下滴,遇到电石,产生乙炔气体,点燃后会发出声音,气体多了压力就大,火苗会被冲起很高,把握好水滴落的速度可是个技术活儿。
平时电石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能遇水。每天傍晚掌灯时分,父亲认真地把电石块砸成合适的大小块,挑选好放进电石灯里,拧紧、放水、调速、点灯。这活儿都是父亲一个人做,在我眼里这可是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儿。倒掉头天烧完的电石残渣,基本是小孩的活儿。即使燃烧完的电石,也有一股臭乎乎的味道。父亲把灯光调得恰到好处,灯光明亮,透着蓝白相间的火苗。每天一点上电石灯,室内瞬间亮如白昼。
奶奶八十多岁时,每年冬天基本就下不了床。于是,冬天的每个夜晚,晚饭后本家的几个伯伯、叔叔和哥哥便会聚到我家喝茶、聊天。
堂屋里,灯光明亮,几个男人三言两语地聊着天,喝着茶,抽着烟,火炉上烧着水,一幅红红火火,热气腾腾,温暖温馨的农村田园生活景象。
后来,奶奶走了,村里也用上电了。再后来,电石灯不见踪影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每当想起我家堂屋里长辈们聊天、喝茶的场景,我心里都是暖暖的,暖到希望梦里再有那样的场景——电石灯刺刺在响,灯光照如白昼,火炉上的水壶冒着热气,甚至希望闻到电石的臭味。因为这些已刻进了脑海里,融入了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