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难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民俗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称为鬼节、施孤、七月半、祭祖节等,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数千年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写出了大量描写中元节的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生动的节日生活画卷,也为这一天增加了优雅的文化气息。
思乡怀人是中元节诗词的主题。“今朝逢令节,依旧客殊乡。禅衲同分席,清斋若过堂。江茶浮水色,野菜带山香。忽忆三秋菊,谁锄小迳荒。”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中元》,写的是节日来临,诗人不能回家,依旧客居异乡。诗人在禅院中独自煮茶烧菜,看着江茶浮在水面的颜色,品尝着带有山香的野菜,思乡之情愈加浓郁。宋代诗人赵鼎的《醉和颜美中元夕绝句》:“年年人月喜团圆,好在诗边又酒边。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写出了中元节盼望月圆之日阖家团圆的节日兴味。明代诗人王彦泓的《盂兰盆道场即事》:“两月三丧哭不干,雁行相对雪衣冠。红灯照渡同千盏,翠竹扬旙各一竿。几处旧家都梦影,一丛新鬼暂盘桓。他生未必重相认,但悟无生了不难。”表现的则是对逝者的思念。
与思乡怀人的忧伤情绪不同的中元节诗词,则呈现着另类的风情。唐代诗人李郢的《中元夜》写的是江南水寺中元夜的繁华:“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江南水寺的中元夜里,彩灯如金粟的栏边见到月娥。红烛光辉映寺里,仙人的仪态近在眼前,佩戴的翠环光辉闪耀,引来众人观赏。清代乾隆的《中元观河灯》:“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清代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这些都写出了中元夜河灯的华丽、优美和放灯的习俗。
中元节赏月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更加动人。一代名臣范仲淹写有《中元夜百花洲作》:“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范仲淹这首诗虽然写在中元节,却没有写祭祀等中元节习俗,而是写出了中元节赏月,赏月后宴饮,歌舞助兴,并生发的感叹,显示出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唐代殷尧藩的这首《中元观法事步虚虚》也表现了中元节之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