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悦读·风物

饱经沧桑琉璃庙 流霞霓彩今犹在

2023年07月16日

  ■行唐琉璃庙东山顶部琉璃装饰(局部)。

  ■行唐琉璃庙。

  ■行唐琉璃庙东山墙琉璃浮雕(局部)。

  ■行唐琉璃庙东山墙下的汉白玉浮雕(局部)。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道出了琉璃的精美与保存不易。繁复精美的琉璃构件,仿佛流霞霓彩,将古代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大气。不过,由于烧造成本高昂,琉璃在古建中一般只用于顶部装饰。但是,石家庄市行唐县独羊岗乡东差取村,却有一座外部装修基本采用琉璃构件的明代琉璃庙。这座历经400余年风霜的古建筑,虽多有残损却依旧色彩斑斓,堪称千年古县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图 砾华

  常用字典查不到的村名

  琉璃庙所在的东差取村,距离行唐县城7.5公里。在村十字街的西南角,琉璃庙与杨氏宗祠毗邻。

  原先,行唐独羊岗乡差取村是一个大村,位于大沙河以西、郜河之北,两条河在村东南交汇。后来,差取村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差取村。村名“差取”,本为两个生僻字,写法分别是“更+差”“更+取”。此二字仅仅用于地名,《辞海》《辞源》《汉语大辞典》等常用工具书均查不到,《康熙字典》有收录,释义为:“地名,直隶行唐县北,今直隶行唐县东十五里”。因常用字典查不到,电脑打不出来,很多人不会认,村名只好简化为“差取”二字。如今,村民二代身份证的地址也已全部改为这两个字。听村里人说,由于电脑里没那两个生僻字,第一代身份证上的村名是手写的,使用很不方便。曾有村民去银行办理业务,工作人员看到两个手写字,怀疑身份证是假的。

  有一种说法,村名那两个生僻字拆开,就是两个“更”字、一个“取”字和一个“差”字,连起来就是“二更取差”,意思是二更去抓壮丁。村子四面环水,北邻黑龙港,东接大沙河,南连郜河,西面与一片水洼相连,自古以来民风彪悍,习武成风,农闲时节常以打拳踢脚、舞枪弄棒为乐。对他们,县衙里的官吏不得不有所顾忌。因为害怕村民群起反抗,衙役去村里抓壮丁都不敢白天去,往往到了半夜才敢来悄悄拿人。后来,有人把“二更取差”几个字巧妙结合起来,就成了这个村独有的村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是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研究编纂完成。这部书中,村名那两个生僻字被归入《改并四海篇·更部》引《玉篇》,这应是此二字最早的出处。《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系南朝梁大同九年(543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由此可见这个村名的古老历史。

  琉璃庙价值无可替代

  相传,公元前493年,越国名臣范蠡为越王督造王者之剑,从矿渣中发现了琉璃。因其色彩斑斓,便与剑一起献给了越王,越王赐名为“蠡”又赏赐给他。范蠡将其制成首饰,赠给西施。西施赴吴时,泪水滴在“蠡”上,人们发现首饰中似有泪光流动,取名“流蠡”,后来讹传为“琉璃”。这个传说,真伪虽不可考,却传递出以下信息:琉璃确实是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的,因冶炼青铜需1080摄氏度,矿渣中会形成琉璃;琉璃刚出现时,多为装饰用品。琉璃成为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这一时期,西域匠人带来先进技术,琉璃瓦开始成为建筑上不可或缺之物。遗憾的是,该项技艺不久即失传。直到隋代,著名工匠何稠经反复试验,终于将这项技术复活。大约自唐代开始,琉璃被广泛应用于皇家建筑,韦应物《咏琉璃》中有“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的诗句,赞颂琉璃之美。

  明代初年,制瓷业高度发达的同时,琉璃的制作技术也大幅提升。从成化年开始,民间的建筑琉璃因寺庙井喷式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在艺术造型、釉色配制和烧造技术等方面日趋成熟。嘉靖至万历年间,政权稳定经济活跃,琉璃更是遍地开花,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山川村落,留下无数琉璃匠人的足迹和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明代中晚期是我国建筑琉璃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行唐琉璃庙,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正是琉璃艺术高峰时期的作品,它的存在为研究琉璃艺术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这座不大的庙,最初名称已不可考,因为大量使用琉璃构件,故名“琉璃庙”。据说,以前河南也曾有过一座类似的庙宇,后来坍塌无存,行唐琉璃庙成为“全国现存唯一一座琉璃庙宇”。

  “护国将军”建庙传奇

  行唐琉璃庙高约7米,面宽、进深各一间,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积34.17平方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四角,采用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斗拱昂翘;大门券脸上有金翅大鹏一个;庙门上方,分三组镶有“洛迦遗风,亲见如来,普陀胜境”12个楷体大字,格局对称醒目鲜明,字体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大字四边,镶嵌精美的二龙戏珠浮雕,金龙飞舞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庙门两侧,有汉白玉石刻赞美观音菩萨的对联一副:“芙容花面春风暖,杨柳枝头甘露香”,可见这是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建筑。东山墙嵌有21块琉璃浮雕,横排3列浑然一体,为观世音菩萨救难之佛教故事群像图,人物线条刻画流畅,形象生动,几乎纤毫毕现。遗憾的是,墙面损毁严重,人为破坏痕迹明显。庙顶有小琉璃人,四角各有龙头吊铁马和六尊菩萨像。东山墙琉璃浮雕下,有5块汉白玉浮雕,图案为花卉、动物、山川、波浪等,雕刻刀法细腻,造型生动优美。

  听村里人说,琉璃庙内原设置有多尊佛塑像,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劫难频至,庙内所有塑像如今均已不存。庙内四面墙原来绘满壁画,内容有“竹林七贤”“松鹤延年”等,后来也都剥落无存。顶部天花板由24块镌刻精细的木雕云龙戏珠图组成,年深日久也已所剩无几了。

  这座琉璃庙虽然不大,从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的琉璃构件,足可见用工之浩繁。听土木建筑从业者介绍过,因为琉璃材质较脆,容易破碎,不适合长途运输,古代烧造琉璃一般采用临时建窑的方式。工匠们通常在建筑旁边挖坑建窑,烧造好的琉璃可以就近安装在建筑上,既节省运输成本,又保证琉璃的安全。随着建筑落成,琉璃窑也被填埋。但是,这座始建于明天启三年的琉璃庙,目前尚无碑志可考,故其建造背景、功用也无从得知。依据民间传说,此庙为该村曾做过“护国将军”的韩文梦所建。

  韩文梦少年从师习武,走南闯北,一生行侠仗义,扶困济贫。当年,差取东村有一条蛰龙,历经千年修行,功德将满,只要再往前一步喝到村北沟里的仙水,就能腾空出世成为一代真龙天子。谁知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云游术士在龙头处建了一座玉帝庙,镇住了龙头,那龙憋得叫了三天三夜,最终气绝身亡。本来,那个叫韩文梦的人命中该是龙的护驾大臣,因没了主子,只得落草为寇,在河南一带杀富济贫。一日,韩文梦被官兵追捕跑到河边,无处藏身之际,忽见一观音庙,遂入内,跪在佛像前祈祷:“菩萨菩萨显显灵,我是韩文梦;承蒙救难不忘本,他日建庙报恩情。”话音刚落,只见庙内灰尘遍地,蛛网密布。待官兵追至,看到这番情景转身便走。逃过一劫的韩文梦回到家乡后,仿照那座救命的观音庙,倾尽资财修了一座,虔诚供奉观音菩萨以报救命之恩。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蕴含着心诚则灵、知恩图报的道理。听罢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起“河南也曾有过一座类似琉璃庙宇,后来坍塌无存”之说,似乎呼应了韩文梦仿造琉璃庙的原型。

  琉璃庙的落成,成为当时当地一件盛事,降香许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渐渐地,这座小庙声名远播佛事频繁,慕名而来的香客越来越多,成为远近集会之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圣祖三下江南时途经此地,亦曾驻跸瞻拜,回京后将村名载入康熙字典。之后,琉璃庙香火更为兴旺。

  如今,饱受岁月剥蚀、地震损坏、人为破坏的琉璃庙,已得到文物部门妥善保护。这座与众不同的古建筑,用斑斓的色彩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023-07-16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32889.html 1 饱经沧桑琉璃庙 流霞霓彩今犹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