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看天下·热评

理性看待“全职儿女”

2023年06月14日

  

  □张玉胜

  

  眼下正值毕业季,网上一个新名词——“全职儿女”引发很多讨论。何为“全职儿女”?简而言之,就是在家陪父母,并从家里领工资。比如最近一位网友就分享说,裸辞在家后,父母每月给她开4000元工资,而她要做的就是每天陪买菜、做饭、逛街,每个月为家庭安排1-2次旅游,其余时间自主支配。对这种现象,网友评价各不相同。(6月13日《半月谈》)

  相较于“全职奶爸”“全职妈妈”等称呼的天经地义,支撑“全职儿女”的理由似有几分牵强。如果硬要将其与“躺平”“啃老”扯上等号,恐颇感有失公允;倒是以更接近于“打工人”的心理状态解读其心境,则更能较为准确地诠释其功能所在。毕竟每天陪父母买菜、做饭、逛街,也是其日常工作,在其位、谋其政、行孝道、领薪酬。若对此假以更为积极、理性的解读,则更能释放出以退为进的进取意味。

  应该说,就我国当下老年群体的主流养老诉求而言,“居家养老”已成为近九成老年人的首选意愿。老环境、老住房、老家具、老习惯、老街坊甚至老病号等多重“涉”老情结,成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投资少、接地气、收费低、见效快等的“优选”理由。首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论坛的主题就是“让专业养老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如果父母养老诉求恰好遇上知根知底、孝亲敬老的“全职儿女”,岂不两全其美、相得益彰。敬老、打工两不误,各取所需双赢,何乐不为?由此解读,在多元生态、灵活就业的社会大背景下,做“全职儿女”或没啥不可以。此举虽非青年就业的主流选择,但它却可得益于部分家庭既有这个经济条件,也有家庭团聚的愿望,可以给年轻人“灵活就业”提供弹性空间。

  不过,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选择做“全职儿女”的年轻人,实际上也是各有各的理由。有的是出于职场疲倦,暂时在家“充电”,调整过渡,寻找机会随时准备再出发;有的是因为父母身体需要照顾,蹲家里既是无奈也是责任;还有些择业观相对挑剔者,工作要求“宁缺毋滥”,不仅关注收入高低,更注重在工作中找寻更多获得感。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年轻人存有刻意逃避就业、甘做“啃老族”的慵懒思想。撇开不同家庭背景和个人初衷,对“全职儿女”作简单地标签化解读有失公允。在反对躺平式“啃老”的同时,也要对年轻人求职途中适当放慢人生节奏给予理解包容。

  作家毕淑敏曾在《孝心无价》中说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不仅诠释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孝心急迫与无价,也着实道出父母为儿女营造出家庭港湾的弥足珍贵。为了给孩子以喘息、疗伤和再出发的机遇,父母可以不惜充任“全职奶爸”“全职妈妈”的角色,儿女又何曾有机会充任父母长期的“全职儿女”?

  每个人终究要独立于世、直面人生、经历风雨、成家立业,不可能永远依附于父母的羽翼之下。有机会履职“全职儿女”就恪尽孝道,并充电加油,该走出避风港,驶出加油站、登上新征程时,就当毫不迟疑,昂首挺胸,以战斗姿态沐风栉雨,不辱使命,这才是新时代青年的应有风范。

2023-06-14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29293.html 1 理性看待“全职儿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