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然
头晕胸闷心跳慢 原来是缓慢性心律失常
今年73岁的卢女士近一年以来常常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她曾因这些症状而就诊,并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明确诊断后,卢女士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但经过一年的口服药物治疗,她的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渐渐的还有加重的趋势。不久前,卢女士自觉气短症状明显,甚至影响到了日常活动,她只得再次就诊。
“经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发现,该患者的平均心跳为38次/分,最终被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属于较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洪衡表示,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心脏起搏、传导功能紊乱所引起,以心率减慢为特征,例如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不一,往往与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及患者的敏感性等有关。有些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毫无感觉症状,但有些患者,例如像卢女士这种病情较为严重者,不仅心率明显减慢,而且还会有较明显的气短、头晕等症状,甚至还可能突然发生晕厥。
起搏器可改善心动过缓 降低跌倒风险
针对卢女士的病情,洪衡主任建议她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卢女士对这个治疗建议有些犹豫:一方面,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无法承受安装起搏器的手术创伤;另一方面,卢女士也存在一些不解:“我的症状虽然有些加重,但并没有严重到非要安装起搏器的地步吧?”
对此,洪衡主任表示很多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于病情及相应的治疗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至于无法全面认识心脏起搏器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缓慢性心律失常并无明显不适症状,或属于较轻的病情,且没有长时间心脏停搏现象,可暂时不作处理,无需服用药物。患者只需定期去医院检查心跳情况、观察心跳次数的变化即可。但如果患者已出现明显症状,则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尝试服用一些药物,以加快心率。不过,这些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无效或不能全天候起效),且还有一些副作用,如眼花、尿潴留、诱发心绞痛等。
卢女士的病情较为严重,不仅已出现了症状加重,而且经口服药物治疗一年并无改善,因此应采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洪衡主任表示,缓慢性心律失常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引起头晕、乏力、黑矇、一过性晕厥等症状,突然晕厥可致跌倒,给老年人造成较大的危害;此外,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有可能造成心跳骤停、猝死,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因此,当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已出现了明显不适症状;或经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即便此时患者并未感觉明显不适),如长时间的停搏(大于3秒)、阻滞部位比较靠近心室部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均建议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而且,目前的心脏起搏器安装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也较快。
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 打破磁共振检查“禁忌”
经过洪衡主任的耐心讲解,卢女士终于认识到了安装起搏器的重要性,在河北以岭医院及时植入了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术后,卢女士头晕、气短等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正常,日常生活丝毫不受影响。据介绍,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先后获批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规范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并不断提升起搏器、冠脉介入等前沿诊疗技术实力,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期我们科为多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其中多数患者均使用了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洪衡主任介绍,心脏起搏器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器有两根电极导线,通常分别植入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合适的部位。一般来说,双腔起搏器所产生的效果更符合人体需要,特别适合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由于心脏起搏器所起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肌,使心脏激动收缩,从而调节改善心率,因此,以往的心脏起搏器需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高磁场,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也就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的应用则打破了这种“禁忌”。洪衡主任表示,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核磁共振检查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安装抗磁共振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仍能够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从而能更好地保障身体健康。
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患者仍要坚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并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免使电极脱离;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此外,洪衡主任提醒,有些患者在刚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会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这通常是一个生理适应过程,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调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