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3日
第A10版:看天下·热评

预制菜 不能成为“预计菜”

2023年01月13日

  

  □毛建国

  

  行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规范的行业标准,随着预制菜市场潜力的释放,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将发展预制菜作为经济抓手之一。2022年以来,广东、四川、浙江、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出台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和相关标准,涉及原料、加工、配送、包装、专业术语等多个方面,弥补了多项行业规范的空白,进一步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1月12日《消费日报》)

  毋庸置疑,现在预制菜热了。2022年,在消费赛道整体遇冷的背景下,预制菜赛道火热异常,各类玩家纷纷入局,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达到6万多家。据艾瑞咨询数据,得益于新渠道、新模式、新物流、新政策的叠加驱动,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万亿级别。延续到年夜饭市场,预制菜也成了新宠。在各地,线下餐厅推出的预制菜,同样受到热捧。

  预制菜走红很容易理解。相对于到餐馆吃饭,少了东奔西走;相对于自己做饭,少了烟熏火燎,还有基本美味保证,可以品尝到各种风格。目前的纯中餐市场,想要做出跨区域性知名大品牌,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但预制菜市场完全有可能诞生全国性乃至全球性大品牌。然而,市场火爆背后,质量安全良莠不齐,也是不争事实。

  在这方面,用户的投诉,媒体的报道,都是屡见不鲜。比如,产品信息标注不一、部分添加剂归类不清、钠含量过高问题,还有让人揪一把冷汗的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去年9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调查,主要问题是买到“变质预制菜”“生产日期涉嫌造假”“预制菜食品中有异物”等等。一定意义上讲,预制菜身上出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预计”,也就是预计分量不会少、质量不会低、味道不会差。既然是预计,也就有可能发生偏差,出现问题。

  预制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而且确实解决了市场痛点,抓到了用户兴奋点,自然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地泼冷水。但安全是市场的底线,遑论食品安全大于天,也只有走上规范道路,预制菜市场才能得到更好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在家自己做饭”和“外出饭店吃饭”,以及正在兴起的“请人上门做饭”,预制菜的监管更加复杂。但不管如何,这个市场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更不能任其“大路不走小路走,最终无路可走”。这不是帮忙,而是害了预制菜市场。多地出台政策指导文件和相关标准,推动预制菜市场走规范发展的道路,正体现了这样的思路。现在更需要的,是加强监督,让标准发挥作用,让规范名符其实。

  民以食为天,预制菜市场状况不仅关系民生,而且是稳经济稳消费的一个重要端口。尤其是春节到了,面对预制年夜饭的火热,更应该高度重视。如果发展得好,得到年夜饭的催化,就会起到培养用户的作用,成为市场跃起的一个新起点。因此,预制菜不能成为“预计菜”,质量如何,分量怎样,不能只是靠预计。乐见标准、规范的集中发布,更希望体系科学,监管到位,推动预计菜市场更好地发展。

2023-01-13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10504.html 1 预制菜 不能成为“预计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