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2日
第A16版:金融界

两类集资诈骗春节期间更需警惕

2023年01月12日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一些不法分子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和迷惑性不断增强。其中,以“预付消费”为名的非法集资和营业执照混淆金融牌照的套路,消费者较易“中招”。石家庄市处非办提醒大家,在节日期间更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给骗子可乘之机,自觉抵制非法集资。

  案例一 预付卡返现金 非法集资550余万元

  张某是某连锁超市的店长。2017年张某公开宣传该超市推出的充值返现活动,即消费者在该超市办理预付卡并充值后,可享受一定比例的返款;充值越多返款越多,还可以免费领取礼品、免费旅游,享受商品打折优惠等,这些预付卡充值活动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张某向社会吸收资金共计550余万元,集资款除支付前期部分返款外,均用于个人挥霍。至案发时,尚有380余万元不能归还。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019年6月,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8万元。

  【提示】百货零售、美容美发、休闲健身等服务领域,“预付消费”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消费模式。如何辨别此类活动是不是非法集资呢?一看“预付消费”金额有没有超过正常消费额,如果要求一次性充值额远远超过消费额,就要特别当心;二看有没有承诺支付利息等回报,以承诺高额回报来吸引消费者的,多数是集资骗局。

  案例二 营业执照混淆金融牌照 卷款“跑路”

  对投资很感兴趣的张先生被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产品吸引。该公司业务人员称,只要投入资金50万元,就可享受每年22%的利息;经业务人员推介,张先生非常满意,在详细核实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后,投入了100万元。后准备提取收益时,却发现该投资咨询公司忽然人去楼空。

  【提示】随着人们对非法集资的不断警觉,有些非法集资平台改头换面,撤掉自己高额回报、传销式营销的形象,把自己包装成具有正规执照的平台。这些平台通过营业执照来混淆视听,以此证明是正规金融机构,但事实上,营业执照并不等同金融牌照,贷款、理财、保险都是需要专门的金融资质。在现阶段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如果承诺收益超过6%就要特别谨慎。今年正式实施的资管新规也明确提出,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

  特别提醒 牢记 “六不”原则 捂紧钱袋子

  市处非办提醒大家牢记“六不原则”,时刻警醒,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捂紧钱袋子。

  1 高息“诱饵”不动心

  非法集资的典型特点是许诺高息回报。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进而跌入骗子设计的陷阱中。

  2 老板“实力”不崇拜

  常常听到受害人说,我投资的这家公司注册资金雄厚,老板实力如何如何雄厚。营业执照不是批准设立,只是登记,且不可听信骗子自吹自擂的“实力”。

  3 “国企”背景不可信

  谎称国企背景,在高大上的酒店开Party,假装搞金融创新大项目,并不等于就是正规融资活动。

  4 “合法”吸储不大意

  银行工作人员的“合法”身份容易让人深信不疑,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假借代存、理财之名行骗。切记,存款应到银行窗口,取得相应凭证,不要轻易交给个人。

  5 熟人“热心”不轻信

  “熟人”也可能受骗。面对“熟人”的投资推荐,得多长个心眼儿,多问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6 违规吸储不参与

  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自觉抵制非法集资活动。

  (以上内容由石家庄市处非办提供)

2023-01-12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10404.html 1 两类集资诈骗春节期间更需警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