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修订后的《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禁止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当在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
(12月14央广网)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健全完整的人格,以及抗挫折能力等。这就需要担负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重任的校长和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营养,还要培育一个优秀的创造性思考的大脑;不仅要立足于现实,更要不囿于现实,站得高、看得远,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地方和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追求“教育GDP“,结果,要么是连《联合国儿童公约》赋予儿童正当的玩耍权利也被剥夺;要么是培养出一批考试机器、科技怪人或经济动物。甘肃此次修订后的《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禁止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无疑是对某些义务教育乱象的纠偏,必将有助于学校、教师更注重于个性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把教师、学校、学生以及家长从沉重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其实,教育研究的结果早已清楚表明,情商大于智商,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情感、气质及开明、乐观、勇毅、坚韧等品格,才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知识教育只占其中较小的一部分。而就知识教育而言,在现在的学习化、信息化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基础能力,也叫”可迁移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书本知识、解题技巧,因为具体知识是很容易从网上获得的。因此,教育真正需要培养的是那些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品质和素质。这就需要改变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的状况,改变从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过度的考试和分数竞争,从而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宗旨。
总之,教育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底层设计。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可以在地方甚至基层解决。比如,甘肃教育厅此次出台新修改后的《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明确不以“教育GDP”论教绩,就是很好的示范。各地教育部门不妨借鉴与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