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第A07版:悦读·品书

落在文学的天地里

2022年10月30日

  □张勇

  

  城市落在文学的天地里,会是怎样一种遗世独立?文化随着个体心灵的体验、变迁会带给你怎样的精神牵绊?罗海的《城市书:上海生活》以个体的视角,为我们生动呈现出一幅幅城市生活的心灵变迁史,引出我们对过往悠悠时光丝丝缕缕的追忆与怀想。

  这本书囊括了作者个人上海生活的方方面面,67个篇章,单个来看,就是一株株向阳而生、挺拔笔直的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合在一起来看,就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作者个人曾经在上海生活的总貌,从家庭、菜市场、马路、公园、图书馆到编组站、49路、乌鲁木齐中路261弄14号、五原路和淮海路、到天井里洗冷水澡……事无巨细,都写得极有魅力,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恰恰证明了这样一句话:越是个人的,越是集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学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让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进而成为现实。正如北岛想用文字重建一座北京城那样,作家罗海也是想用文字重建一座上海城,只不过那是一座文学之城,也可以说是记忆和地理之城,更是生活之城,留下对生活、生命以及亲眷故友美好瞬间的定格。

  城市落在文学的天地里,中国现代文学有了京派与海派的对峙与分流;城市落在革命的时空中,中国历史有了改天换地的时代精神风貌;城市落在我们每个人个体的肩膀上,再投射于文学之上,造就了一部部经典,绘就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文学画卷。

  这本书,开篇写外祖父母睡的床是一张红木大床,摆放在客厅的一角,而作者临睡前总是在阁楼上好奇地趴在半截栏杆上望着外祖父母,等着接受外祖母法术般的咒语——小猪头,还不快睡。结尾又写到龙华殡仪馆,以外祖父母的殁——一个人以本分存世,以本分立世,这算得上一种境界,外祖父做到了。还有罗海一直想为母亲写一本书,觉得这是一个作家应该做的事,但是作家从四合院,到阁楼、卧房、客厅……连一点儿母亲的踪迹也找寻不到,作家的不甘心昭然若揭,这就成了《母亲过去的踪迹》,“而一个人的踪迹其实有没有又有什么要紧呢?”作家最后不得不这样说。

  这种看似不经心的结构安排其实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从个体推广到集体,从特殊到一般,不喜不悲,也喜也悲,微喜微悲哲学般地阐释了生活与生命的诗意和本真状态。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他的文章并无何等哲学,不过是一堆习作,一种情绪的体操罢了,一种使“情感凝聚成渊潭,平铺成湖泊”的体操,一种“扭曲文字实验他的韧性,重摔文字实验他的硬性”的体操。

  从《一杯哲学的茶》到《个体户笔记》再到《城市书:上海生活》,罗海一直遵从散文非虚构的灵魂召唤,记录下一篇篇个体生活经历踉跄的脚印,见证着一次次个体成长歪歪斜斜的身姿,其中有实录,也有对生活平庸与遗忘的搏斗,更有灵魂在隐秘的角落激烈而反复的缠斗,这构成了罗海写作的元宇宙,是我们窥视罗海文学精神的一把钥匙。

2022-10-30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04189.html 1 落在文学的天地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