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6日
第A08版:花溪·往事追怀

爱在七夕

2022年08月06日

  □王慰

  

  我二十八岁那年,在外地打工,由于性格内向,不喜交际,我依然单着。我母亲四处托人说媒,年初的一天,母亲打来电话,欢喜地说,一远房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姑娘比我小五岁,她提出先和我“网聊”,谈得来再见面。末了,母亲把姑娘的电话号码和QQ号码都告诉了我,叫我尽快跟她联系。

  当年,QQ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社交软件,一段浪漫的情缘或许就起始于QQ世界里的一次邂逅。但我并没有急着加她的QQ,而是先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初步介绍了自己,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爱好:喜欢文学,尤喜唐诗宋词。我的短信很快得到了她的回复,她也简单介绍了自己。通过一来二往的短信交流,我知道她也喜欢唐诗宋词,在家乡的毛织厂做工人。

  唐代诗人,我喜欢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洒脱性情,“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胸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超凡文采都令我如痴如醉。她则偏爱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些淡泊、雅致的诗令她心向往之。她说,王维是一个多情人,亦是一个痴情人。多情生博爱之心,万物融入禅机;痴情生大爱情怀,一生修成“诗佛”……我们彼此交流着对唐诗的痴迷,分享平平仄仄的文字之美,隔着手机屏幕,我能想象出她温婉、聪慧的形象,对于诗词,她不是肤浅的喜欢,而是有独到的理解。

  宋词的雅致,我爱之如饴,她亦情有独钟。喜欢李白的人通常也会喜欢苏轼、辛弃疾。我对豪放派的宋词是很欣赏的,而她更欣赏婉约派词人,如柳永、晏殊、李清照等。她告诉我,姜夔是继苏轼之后的一位全才,音乐、诗词、书法无一不精。《宋词三百首》中共收录了姜夔的十七首词,比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还多。“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她颇为欣赏且念念不忘向我推荐的一句。

  一日,我发短信:我们已经是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了,我们“QQ见”吧!她同意了。很快,我们通过QQ视频见面了。没有客套的寒暄,初见她的模样,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忐忑,脱口而出:我穷酸的样子,没有让你失望吧?她在视频那头害羞地笑了……

  “网恋”半年后,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她同意了与我“线下”见面。于是,我请了长假坐火车回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那天,我们一起游公园、看电影、照大头贴,许下了山盟海誓。过了七夕,我又依依不舍地返回打工的城市,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依旧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一转眼就到了年底,我们的爱情迎来美好的归宿——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今,我与她已是十二年的老夫老妻了,婚后养育了一双儿女,唐诗宋词是撮合我们的真正“媒人”,也一路见证着我们的爱情与婚姻。但凡有空,我们都会陪着孩子们读唐诗宋词,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有一颗诗心的人,即便生而平凡,但心灵是知足、淡然、愉悦的。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是极富诗意的传统节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是一年七夕,为了生活,依然在异乡打拼的我,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想起曾经的恋爱往事,想起家中的妻儿,仿佛就在眼前,甜蜜而新鲜……

2022-08-06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94698.html 1 爱在七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