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十方院又称“金阙宫”,地处鹿泉西门外太平河南岸,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道教丛林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十方院似乎是因腊梅而著称的。每年进入腊月,院中那棵树龄三百余年的腊梅树,都会绽放一树黄花,在青砖灰墙、朱红门窗、雕梁画栋映衬下,古朴典雅香远益清,引来四面八方的赏花者。
□文/图 砾华
河北唯一的道教“丛林”宫观
鹿泉城西有座威远门。威远门外,波光粼粼的太平河上横跨一桥,名曰“幸福桥”,桥头顺南直通十方院。一眼望去,可见一座通体黄琉璃质地的三券门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三个大字——十方院。这座古色古香的道观,从外面看似乎规模并不太大,走入其中方知其面积宏阔。数据显示,十方院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河北省重要的道教场所。
1994年以前,鹿泉区称获鹿县。据获鹿县志记载:“金阙宫,即十方院,在西门外,清幽僻静,近城胜地也。康熙七年,知县唐彝,道人唐国琇、张志贵建。”由此可知,十方院建于康熙七年(1668)距今354年。但是,近年来文物专家发现十方院内元辰殿(斗姥殿)后墙装饰檐瓦的形制,元代特征比较明显。据此推算,其始建年代有可能是元朝,可以追溯至1368年前,比县志记载早300年。
十方院之名,源于道教的“十方丛林”之说。“十方丛林”属于规格较高的道教建筑,鹿泉十方院不仅是鹿泉规模最大、河北省内少有的大型道教建筑,也是河北唯一的道教“丛林”宫观。
历史上,整座鹿泉十方院分为主院、上院、下院三部分。主院,就是如今十方院所在之地;上院,位于鹿泉抱犊寨内,主要为年事已高的道长修行之所;原来的下院,大致位于现在的鹿泉会馆路,据说当时是刚出家道长的修行之地。
据清光绪年间大型编年体史书《东华续录》记载,滹沱河流域连年水灾泛滥,新任官员史克宽治理水患有功,故“时绅民等曾于十方院建立去思碑以示爱戴”。由此可见,在一方民众的心目中,十方院是一处平安祈福之地。
井井有条的建筑布局
鹿泉十方院建筑座南面北,南北长135米,东西宽32米,为一座四进院建筑群体,分为东、中、西三路。由北向南建有灵官殿、玉皇殿、元辰殿、慈航殿、三祖殿、财神殿、药王殿、救苦殿、城隍殿、三清殿等。
十方院的建筑布局,属于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纵深多进式。主体建筑灵官殿、玉皇殿、三祖殿、三清殿均位于中轴线上,东西两路有左右对称的厢房,烘托主体建筑的显要地位。而且,中轴线上的建筑也随殿内供奉的仙者不同,呈现出等级化、逐层增高之势。这一点,从主体建筑由简到繁的屋顶样式即可见一斑。例如,灵官殿是两面坡悬山顶,玉皇殿是九脊歇山顶,三祖殿为重卷棚顶,三清殿则是重檐歇山顶。另外,这种等级化在主体建筑的斗拱上也有反映,灵官殿、玉皇殿无斗拱,三祖殿为重昂五踩,三清殿内外均为五踩斗栱。位于第四进院落的三清殿,是十方院内等级最高的一座建筑。三清殿内供奉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也是每座道观必须供奉的神灵。这座大殿,不仅有高大的台阶,还有立着五根石柱的前廊,廊前也有三列台阶,显得格外气派。
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的两旁,是东、西厢房。西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龙王殿三间、祖师堂六间、四圣殿五间,共十四间。四圣殿北部有一石筑阶梯,可通房顶。东厢房自北向南依次为:十坊堂三间,药王殿六间,五老殿五间,也是一共十四间,都为硬山布瓦顶。其中,五老殿外为起脊硬山布瓦顶,内部为无梁拱券顶,即人们所称的无梁殿。无梁殿是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它的墙体有半米多厚,冬暖夏凉,曾被用作河北省道教学院的教室。在药王殿和五老殿之间,有一小门洞通向西边的跨院,跨院原有西房九间,南房三间,中间又有一门,把西跨院分成南、北两院。南院旧有水井一眼,南房也为前后带廊的过厅建筑通向南后院。
细心观察可见,“葫芦”在十方院建筑装饰中很多见。如房屋正脊中部的宝刹与琉璃瓦顶屋檐檐口瓦当上的葫芦形兽等等。“葫芦”谐音“福禄”,不仅是道家的圣物,也是信道、崇道的文人隐士们的精神寄托。很多著名的道教形象都与葫芦有关,诸如:药王悬壶济世的标志是葫芦;老寿星常见的形象的是手拄的拐杖上挂个葫芦;太上老君炼出的仙丹装在葫芦里;八仙之一的铁李拐,身上也背着一只硕大的葫芦,里面装满“灵丹妙药”。十方院建筑上多“葫芦”,虽为一处建筑装饰细节,却不失为中国传统建筑与道教思想融合的见证。
从整体看,鹿泉十方院中轴左右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布局,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礼堂效应,与道家文化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精神颇为相符,也是道教平稳、自持、安静审美心理的反映,堪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完美体现。可以说,鹿泉十方院无论是院落布局还是建筑造型乃至装饰细节,都体现出道家兼容并包、道法自然的思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获鹿县部分机关企业曾占用十方院,后来又改为老干部宿舍。1985年县图书馆迁入,1986年县文保所迁入。直至1997年,鹿泉十方院回归河北省道教协会,重新成为道教场所。
三百年树龄的古腊梅
十方院内古木参天,林荫夹道。元辰殿前原有古松两株,其中一株枯死,一株仍然茂密。药王殿前,一棵粗壮的唐柏拔地而起,已有1000多年历史。漫步于庭院之间,但见新栽的一丛丛翠竹,与古松、古柏交织出深浅不一的绿色,整个院落显得雅趣盎然、生机勃勃。
当然,鹿泉十方院的古树名木中,最著名的当属西厢房前那棵“百年腊梅”了。每年腊月,这棵枝头高过屋檐的腊梅树,先是鼓胀出密密麻麻的花苞,进而开出金黄娇嫩的花朵,缕缕清香随风浮动,弥漫整座十方院。
这棵腊梅树,主干有茶碗粗细,虽然并不是很高大,树冠却极广,几乎覆盖了所在院子的四分之三。树干之上挂有标牌:“国家二级名树,编号0032,腊梅科,腊梅属,树龄300年”。另据墙上的说明牌介绍,这棵腊梅树栽种于清乾隆年间,算得上石家庄地区树龄最古老的腊梅了。
近年来,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棵腊梅古树,鹿泉十方院越来越声名远播。就像元氏县白果寺那棵千年白果树,树因寺而栽,寺也因树而成名……有点遗憾的是,鹿泉十方院今冬因为疫情暂不对外开放。那就让我们静静等待来年,再去问道鹿泉城,赏梅十方院吧!
砾华漫步
砾华,本名李立华,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博宣传工作,多年致力于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著有散文随笔集《闲心闲悟》、文物诗画《梦幻的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