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好就业,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生报名了石家庄技师学院(原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炎炎夏日,我们探访了这所位于滹沱河畔正定职教园区的学校,美丽宁静的校区内很多向日葵正向着太阳怒放,恰如这所学校的师生面貌与未来发展,一切都欣欣向荣、积极向上。
学院把教师当家人
站在石家庄技师学院的大门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院内办公楼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几个红色大字,这是让全学院师生都骄傲的荣誉。去年9月,学院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全省227所技工院校中首次获得此项荣誉的院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技工院校,填补了河北省技工院校的空白。
步入校园,办公楼前的小广场开阔平整,周围是绿植和绿地,但仔细看去,一些“绿地”却有些不同——有的地块种了向日葵,有的地块种了小白菜、茄子、茴香等蔬菜。“这些蔬菜,算是学院给教职工的‘福利’,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学院对教职工的关怀。”学院人力资源科副科长、工会副主席叶璐娓娓道来。她来学院六年多,刚来时,学院没有教职工食堂,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师会在中午用电饭锅凑合做点清淡的饭吃。去年,学院专门开设了教职工食堂,校园内一些空地还被改建为小菜园,蔬菜“自产自销”,让教职工们能吃得好、吃得舒服。
“吃过好几拨小菜园里的茴香了,特别鲜、嫩。”学院电气系教师、系党支部书记王嘉更有感触,她在学院南院区任教,之前午饭是由北院区大食堂做好后送过去,很不方便。“现在学院在南院区给我们建了小食堂,中午能吃上热乎饭了,厨师还经常根据我们的口味调整菜单。”王嘉感觉特别满足。
“民以食为天”,进入暑期,学院已经开始按照大学的标准着手对食堂进行改造,为师生们提供心情愉悦的就餐环境,9月份恭迎新生。随后笔者跟随院领导一起看到食堂现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改造。“家长带孩子来看学校,重点关心的一是教室,二是食堂,因为孩子正长身体,所以改善食堂环境,让学生们吃得舒心,家长也能更放心。”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宏关切地说。
这些是学院党委提出的“以校为家,把教师当家人,把学生当亲人,建设幸福校园”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说起学院把教师当家人的事情,在场的老师们说了很多留存在记忆中,一直温暖自己的瞬间:教师节、冬至等节日、节气,全院教职工聚在一起包饺子,大家说说笑笑,气氛温馨;妇女节,女教师会放假半天,男同事会接手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运动会、健步走等集体活动不但锻炼教职工的身体,还让大家的工作生活充满仪式感;教师“一招鲜”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也增进了和学院的情感连接……
学院还先后开展了多项教学活动,以此提高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去年11月,石家庄技师学院举办齐名“青蓝工坊”揭牌仪式,6名“徒弟”正式向“青蓝工坊”领办人、华北制药金坦公司首席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齐名拜师学艺,薪火相传,助力专业发展。去年12月,学院举办了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以此激励全体教师把教学比武的专注和热情转化为爱岗敬业、争先进位的工作状态,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已经成立一个国家级、两个市级、三个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往年升学季,一些老师要出门跑招生。今年我们坐在办公室,前来咨询的人和电话就络绎不绝。”王嘉说,现在全院教职工人人干劲儿十足,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跟着学院党委,往更高处走。
学院把学生当亲人
“学院培养学生就像我们种菜,从播下种子,细心施肥、浇水、整枝……,到最后收获。”智子康老师用一个比喻,贴切地形容了学院“以校为家,把教师当家人,把学生当亲人,建设幸福校园”办学理念中,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不一样。对待那些思想灵活、想学更多知识的学生,我们就多教一些;对那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生,我们就耐心给他们打好基础……争取让每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拿到毕业证、技能证。”从教31年来,学院机械系机械加工专业、3D打印专业教研组长、教师王志军对待学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都不一样。”王志军和机械系数控专业组长李洋,都为自己的学生“正名”,他们说,进入学院的学生,不少人可能不擅长学习文化课,但动手能力不错,学院老师便“因材施教”,争取挖掘出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从学院顺利毕业,即将升入高等学府学习,学院、老师给了我很多机会。我很高兴当初选择了石家庄技师学院。”机电大专班2244级的王增辉同学,就读于学院“3+2”直升大专班,9月新学期开学后即将升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他说自己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读初中时学习也“垫底”,进入学院后,他也有短板:别人学一天就上手的数控铣床实操,他得学两三天。王增辉也沮丧过,但他凭着一股“要多学一点、技多不压身”的劲头儿,在老师和师兄的帮助、带领下,刻苦学习、勤练实操,从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学习的都掌握了八九成。
“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王增辉一样,机电大专班2244级的白若森即将升入高等学府学习,他也忘不了学院、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学习上遇到问题,老师会给我们积极解决。”白若森说,他的老师们说不出什么“漂亮话”,只会对想学习的学生给予大力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学习。说起自己被老师挖掘出的“闪光点”,白若森说,应该是遇到困难肯钻研的劲头。“学习3D打印时,需要专业电脑画图,我的建模不熟练。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自己慢慢琢磨,最终克服了这个问题。”
“老师们对学生很好,能帮学生的绝对会帮一把。而且,他们对学生不存在偏见。”作为曾经在学习上“拖后腿”的学生,王增辉、白若森对学院、老师“把学生当亲人”的行为感触最深。
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院还给每一个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音乐、羽毛球、茶艺等丰富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健康发展;学生“一招鲜”活动让同学们充分施展才华,激发参与创新、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生共同见证学院凤凰涅槃
2024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更名挂牌为石家庄技师学院,为学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2024年秋季招生中,招生人数从前一年的600人一举突破2000人,创建校56年来最高纪录。
今年4月底,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3—2024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名单。学院共有1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凭借出色的学业表现和卓越的综合素质,荣获此项国家级殊荣,这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果的又一次重要体现。
今年4月,河北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17名选手参加了16个项目的角逐,获得4枚金牌,占全市金牌总数的1/4,同时获得1枚银牌、2枚铜牌、6个优胜奖,位居全市40多家参赛单位榜首,在全省350多个参赛单位中也名列前茅。
学院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宏说:“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学生是学院的基础,教学是生命线,我们的学生技术扎实,动手能力超强,工作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得到了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环境下,学院师生在“以校为家,把教师当家人,把学生当亲人,建设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经过探索实践和不懈努力,从思想和行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创了教育教学的全新局面。学院正像一架高速列车,管理制度日臻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设施逐渐完备,在2024年度学院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优秀领导班子”称号——见证了石家庄技师学院的凤凰涅槃。
面对荣誉,学院党委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学院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与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存在的差距,因此着眼于长远发展,认真谋划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谋划启动1000亩新校区建设规划,打造集“现代化教学区、智能化实训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于一体的高水平校园,向升级高职专科甚至本科奋力迈进;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专业,力争三年内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扩大至5000人以上,冲刺目标是达到10000人以上;全力推进转型升级,通过实施“英才入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等举措,加快向职业专科、本科院校迈进,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作为省会城市的技师学院,抓住国家对技工教育大力支持的有利环境,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发展质量,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技师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石家庄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宋志宏表示。 文/张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