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迪)寒假将至,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美好的寒假,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石家庄市教育局日前以《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的形式,就寒假校外培训和培训安全发出提示,提醒广大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不参加违规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报名前,注意查看机构资质和条件,守护孩子培训安全。
市教育局在信中说,校外培训机构并非万能的“提分神器”,过度依赖校外培训会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请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更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正确看待校外培训作用,不盲从、不攀比、不跟风。不要让孩子违规参加学科类培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多给予有效陪伴,让孩子做好休息调整、自主发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好、培养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帮助他们找到兴趣并持之以恒,让孩子充分享受假期。
市教育局提醒,根据“双减”政策要求,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高中阶段参照执行。因此,寒假期间,凡是面向中小学(含学龄前儿童)开展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个人,不论是线下授课还是线上授课,均为违规行为。家长应充分认识参与违规培训带来的人身安全和资金风险,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参与、不组织、不支持违规培训,包括以“众筹私教”“寒假托管班”“作业辅导班”“AI自习室”以及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
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如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市教育局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前注意查看机构资质和条件,如实地察看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选择证照齐全、房屋安全、场地宽敞、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等有安全保障的培训机构;查看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是否公示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两项证照,缺一不可;查看从事培训的教学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或专业资质,并按规定在办学场所及“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展示;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约定培训内容、时间、收退费等事项,并索要正规发票作为依法维权凭证;切勿相信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及口头承诺,抵制打折优惠方式诱导跨学期、跨学年收费的诱惑,一次性缴纳培训费用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超过5000元,防范“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风险。缴费时,建议家长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在App内进行选课、购课、缴费等,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市教育局在信中还说,为逃避监管,采取锁门、封闭通道、安装栅栏手段,将孩子置于酒店地下、出租房等密闭隐蔽场所,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存在教学人员身份不明、培训场地隐蔽、消防安全不达标,甚至培训期间家长无法与孩子联系等问题,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安全管理更是隐患重重,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因此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的安全重于一切,请自觉抵制违规校外培训,欢迎广大家长通过石家庄市校外教育违规培训“随手拍”投诉平台以及市县两级教育部门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等方式对市内一切校外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共同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为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