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李惺
“终于完成捐献了,希望这袋‘生命种子’可以给那名小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12月5日,看着从血细胞分离机上取下来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装进造血干细胞专用运输恒温箱,邯郸的“90后”宋先生舒了口气,脸上更是洋溢着笑意。随着成功捐献,他成了中华骨髓库第18989例、河北省第816例、邯郸市第2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说起这次“爱心播种”的缘起,那还要追溯到12年前。2012年一次中华骨髓库入库活动,当时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一无所知的宋先生怀着一颗想做好事的心留下了血样。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入库竟然在12年后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
“当时我并不完全了解捐献过程,但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人,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对于宋先生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今年10月,正在工作的宋先生接到了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当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时,他既惊喜又意外,“太幸运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能配型成功!”得知配型成功后,宋先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进一步详细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
多年的部队服役经历让奉献精神深植他的内心深处,“只要能够帮助到别人,我就会努力去参与,更何况还是挽救一个生命。”宋先生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表示支持:“挽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我们支持你!”
11月30日,在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宋先生来到石家庄平安医院,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在注射动员剂期间,他出现了腰酸腰疼的症状,“我知道这是正常反应,而且都可以忍受,想到那个小患者马上就可以恢复健康,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其间,宋先生没有吃任何缓解的药物,只为将最健康、最具活力的生命种子送给患者。
12月5日上午,采集正式开始。整个采集过程中,宋先生神情轻松,和陪伴在侧的战友及工作人员聊天,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当天,他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患者家属手写的感谢信。短短几百字,却饱含了患者及其家属无尽的感激之情,朴实的话语令人动容。
“这个患者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我怎么忍心不救他。而且患者的父母肯定是很着急很难过,我能感同身受。只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能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让他早日回到校园。”宋先生这样说。
这次的捐献对宋先生来说并不是终点,而是他公益之路的另一个起点。他表示,从小父母言传身教,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接下来,他会继续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