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将爱

石家庄爱情故事汇(五)

雷保春和寇玉双:戏曲人生里的半世情长

2024年12月04日

  ■上世纪70年代夫妻合演《赵氏孤儿》。

  ■舞台上他们最默契的搭档,74岁雷保春刷新了《伶人王中王》参赛最高年龄记录。

  ■舞台下她是他最暖心的老伴。

  

  上周四,由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寇玉双担任导演,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雷派表演艺术创始人雷保春倾情加盟的《花甲颂》刚刚完成汇报演出,赢得专家广泛赞誉和观众热烈反响。据悉这部戏即将在明年一月公演。80岁的雷保春,77岁的寇玉双,从艺67年,在戏曲的世界里他们是璀璨的明星;携手步入婚姻55年,在生活的舞台上他们是幸福的伴侣。他们一生钟情于彼此,亦钟情于戏曲舞台,在艺术与爱情的交融里,谱写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佳话。

  □本报记者 红波

  13岁少年情窦初开

  一包山楂片只为让她生活多点“甜”

  

  1957年,来自“河北梆子戏窝子”的河北省高阳县13岁少年雷保春仅唱了一句“秋胡打马离山岗”,便被石家庄地区艺术学校录取。他音域宽广、脸型长方,评委老师当场认定这是个老生好苗子。

  同年,自幼在辛集市一个戏园子旁边长大,喜欢看戏也喜欢唱戏的10岁女孩寇玉双,也顺利考入艺术学校。

  “她那时梳着两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模样俊俏,穿得也洋气,特别招人喜欢。”在“穷小子”雷保春的眼里,寇玉双这个城里的小姑娘太好看了。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训练班的日子清苦,当时雷保春主攻老生,寇玉双主攻武旦,尽管条件艰苦,练功受伤如同家常便饭,练功的“地毯”都是用落叶和破被子拼凑而成,但他们对戏曲的热忱从未消减。

  没多久,学校排练《辛安驿》,这是两人做为主演一起排练的第一部戏,也成为他们缘分的起点。舞台上他们配合默契,演出非常成功。朝夕相处间,一种微妙的情感在雷保春心中悄然萌发。雷保春总会悄悄省下零花钱给寇玉双买山楂片,偷偷塞给她,“练功太苦了,她又是城里来的小姑娘,就想着给她的生活加点甜。”对寇玉双来说,那山楂片的酸甜滋味,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抹温暖。

  这段青涩懵懂的情感被两人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他们深知戏曲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的全部,唯有将情感融入到艺术追求中,才能在舞台上绽放华彩。经过努力,寇玉双成为学校当家武旦,雷保春也在初次公演中将传统名剧《四郎探母》的杨四郎演绎得活灵活现,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借“小纸条”表白

  用“玉双”牌香皂心里也只有“玉双”

  

  1962年,雷保春和寇玉双毕业后双双入职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现,两人很快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雷保春总是默默地站在寇玉双的身后,为她提供坚实的支持。但当时单位有规定不许谈恋爱,两人虽然心有灵犀,情意相通,也只能把这份情深埋心底。

  直到一年后在去山西的演出中,他们在戏里担当主角,平时练功、配合更是常在一起。一天清晨,双方在公共洗漱池旁再次相遇,他把一张小纸条附在脸盆下面偷偷地传给她,“我用的是‘玉双’牌香皂和毛巾,心里也只装了‘玉双’。”这直白而深情的告白,让寇玉双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次日,雷保春鼓足勇气在小纸条上写下“我喜欢你”,这是他第一次明确表白。可冠玉双回传的小纸条却写着“难难难”!

  原来,当时寇玉双家里并不支持她和雷保春谈恋爱,“他家在保定,家里太穷了,父母担心我吃苦,也不想让我远嫁。”从小就长得漂亮备受父母宠爱的寇玉双,长大后去她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在寇玉双心里,雷保春早就是唯一选择。这让雷保春下决心“迎难而上”。转机很快来到,不久后在剧团去辛集的演出中,寇玉双的父母终于看到了舞台上熠熠生辉的雷保春,他的专业素养、出众的才华与正直谦逊的人品赢得准岳父岳母的认可。

  成“家”立“业”

  夫唱妻导 助力爱人事业走向辉煌

  

  1969年9月,25岁的雷保春和22岁的寇玉双终于获得单位同意,开具证明信,两人正式结为夫妻。“没有彩礼,更没有像样的婚礼,当时单位有四对领证,一起办了一个简单的集体婚礼。”寇玉双和雷保春回忆,那时他们的婚房就是一间不足7平米的简陋小平房,朋友们帮忙将两人原来宿舍的单人床板拼在一起,就是他们的新“家”。

  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易,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戏曲事业的追求。雷保春在舞台上的表演越发成熟,堪称剧团的“灵魂”和“脊梁”。作为戏曲工作者,两人常年在外演出,经常需要离家数月。最多的时候一年有400多场演出,一天最多演出三场。“上不能尽孝,下不能养子。”为了热爱的戏曲事业,雷保春和寇玉双牺牲了太多。

  “我真正出名是在1977年”,雷保春当时主演《小刀会》,以悠扬醇厚的唱腔和神情兼备的表演征服了观众,在石家庄地区连演150场,收到大量观众来信,这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极大鼓舞与肯定。

  1988年,44岁的雷保春进京演出,以拿手剧目《范进中举》和三个折子戏《斩唐丹》《夜审姚达》《斥神》一举夺得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他也是河北省第一位获得戏剧最高奖的男演员,后又多次在省、市举办的戏曲大赛中夺魁,2005年获得法国巴黎最佳男演员奖,被专家赞誉为“河北梆子的麒麟童”,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寇玉双的默默支持与奉献。在《范进中举》中二人合作的选段精彩展现了范进与娘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矛盾冲突;在《打金枝》“君妃对唱”中,二人把皇帝与贵妃之间的对话演绎得生动形象;在《斩唐丹》中,寇玉双参与合作,助力雷保春成功塑造了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展现了河北梆子老生的韵味和魅力;在《四郎探母》:雷保春在剧中饰演杨四郎,其精彩表演加之与寇玉双等演员的默契配合,将杨四郎对家人的思念及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寇玉双觉得雷保春在河北梆子上更具天赋,因此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逐渐退到幕后当导演。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为雷保春的表演注入了新的活力。《魏征还乡》《清风亭》《三娘教子》等经典河北梆子剧目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诞生,获得广泛赞誉。他们的名字,如同并蒂莲花,在戏曲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携手同行55年

  他们演得最好的一出大戏是“爱情”

  

  相识67年,结为夫妻55年,从少年到耄耋,时光见证爱情,他们相互扶持,名誉加身却始终不忘初心,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积累、创新、探索,与时俱进。

  2017年,73岁的雷保春在家人的支持下为河北梆子而战,刷新了《伶人王中王》参赛年龄的记录,在舞台上和夫人寇玉双共同上演了一出《清风亭》,慷慨悲歌、壮心不已,在座几百人,齐刷刷流下泪来。

  “我虽已退休,但人退艺不退,人退心不退,人退情不退,我将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传承和发展河北梆子事业发挥我的余热。”雷保春至今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寇玉双除了支持爱人的事业,拍戏导戏之外,还坚持在石家庄市老年大学授课多年。她认真敬业、倾囊相授,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被学员们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

  两位老师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经常带领学生到社区、学校等地进行戏曲表演和教学。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年轻演员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戏曲界的新星。每当看到这些年轻人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全是你。”一路走来,她说最欣赏他敬业爱家、正直刚毅、才华横溢;他则最爱她热情大方、人美心善。他把她宠在眼里爱在心里,只要有空,他会为她做可口的饭菜,陪她去山里采摘野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们用一生的相守诠释了爱情的真谛: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理解是最深厚的爱意,而共同的追求则是爱情永恒的基石。

2024-12-04 石家庄爱情故事汇(五)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7364.html 1 雷保春和寇玉双:戏曲人生里的半世情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