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动向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合璧

京津冀书画家题跋燕瓦当拓片展开展

2024年11月26日

  本报讯(记者 石英杰)“这样大的山形脊饰垂脊筒瓦组件,除了在韩国一家博物馆见过,国内罕能见到,我们可以通过它推想到当年的燕国宫殿有多么雄伟壮观。”11月21日上午,在保定易县燕下都瓦当艺术馆中,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内燕瓦当研究专家吴磬军向来自京津冀的嘉宾们介绍。该馆展出了京津冀书画家为168幅燕瓦当拓片题跋的作品,展览为期半个月。

  瓦当,是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由易县燕文化研究会主办,丁志钢瓦当收藏工作室承办。168幅燕瓦当拓片中包括了珍贵的人面纹、双龙纹、龙凤纹、凤鸟纹、卷云纹、饕餮纹类型。这些纹饰或威严神秘,或灵动飘逸,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更蕴含着燕国先民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燕下都位于易县境内,为研究战国时期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和凭证。2021年燕下都遗址被列为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自1893年在燕下都出土了“齐侯四器”始,燕下都遗址引起了当时社会和世界的关注。1929年至1949年,考古学家马衡教授带队,对燕下都遗址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对老姆台进行了考古发掘。

  吴磬军介绍,在国内的瓦当研究中,燕瓦当和齐瓦当、秦瓦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燕下都出土了丰富多样的燕瓦当,是国内瓦当研究的重要地点之一。

  据了解,此次展览以拓印为基础,融合了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这些拓片题跋的除了北京和河北的金石专家金申、于军等以外,还有近20位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的会员,他们分别来自保定市区、满城、徐水、涞源、涞水、清苑、定兴、雄安新区的安新县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在一幅幅拓片周围,艺术家们挥毫泼墨,题字绘画赋词,书法刚劲有力、绘画栩栩如生、诗歌意境深远,为古老的瓦当赋予了新的生命。

  30多年来,易县燕文化研究会会长丁志钢痴迷于燕瓦当研究,至今收藏各类燕瓦当500多件。丁志钢向记者介绍,在人面纹拓本题跋作品上,瓦当拓本由自己亲自完成,在上面题跋的有6位书法家,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隔空对话,让人们在欣赏瓦当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传承创新。

  易县政协主席杨辉表示,要以此次燕瓦当拓片题跋展为契机,推动全县各阶层有志之士研究燕文化,推广传播燕文化,用多种形式传承燕文化。

2024-11-26 京津冀书画家题跋燕瓦当拓片展开展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6423.html 1 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合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