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重点

这座城市,何以让人才“近悦远来”

2024年11月12日

  【阅读提示】

  前不久出炉的《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显示,石家庄入列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榜单。

  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

  一年前,石家庄重磅推出15条人才新政,志在打造人才聚集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

  一年来,一批批人才汇聚而来,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为何选择石家庄创新创业?近日,记者深入实地走访,感受这座城的人才活力,看人与城如何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周洁 常方圆

  这里像家,包容,有温情

  31岁的郝媛媛,是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去年入职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药评价中心。

  “刚参加工作,难免为生活成本而焦虑。”郝媛媛说,若不是石家庄的温情、诚意与包容,她不会如此坚定地选择这座城市。

  去年,石家庄15条人才新政出台,对人才绿卡制度持续“加码”:现在除每月能领取到3000元的房租补助外,还能享受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和3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还能为父母办理副卡,免费参观国有A级景区。

  满满的诚意,让郝媛媛毫不犹豫落户在此。很快,她申请到人才绿卡B卡,不久后又分到了人才公寓。

  更让郝媛媛满意的是,她每月只需付房租的70%,剩下的由市里进行补助,这极大减轻了她工作初期的经济负担。

  前不久,享受人才绿卡的新福利,郝媛媛带父母免费游览了植物园。“就连父母都被贴心照顾,感觉自己真正成为石家庄人了。”郝媛媛满脸幸福。

  人才绿卡已成为引才聚才的“金名片”。石家庄拿出真金白银提升服务质效,深度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目前,全市人才绿卡持卡人数超11万人,其中A卡1千余人、B卡2万余人 、县(市、区)卡9万余人 。建成投用人才住房16000余套,累计为B卡人才发放购租房补贴10.88亿元,发放一次性安家补贴2.25亿元。

  “听说石家庄人才政策好,很多学弟学妹都来打听,打算毕业后留在这里。”郝媛媛说,他们选择石家庄,有个共同的理由——这里像家,包容,有温情。

  去年入驻石家庄高新区的石家庄诺澳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瞄准的是HPV宫颈癌抗肿瘤领域技术最前沿。公司刚落户时缺实验室,高新区立即提供了300多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高端仪器可以按次使用,一年下来租金只要四五十万元。

  “如果自己租实验室,要装修、买仪器、做环评,没有一两千万元下不来。”该公司董事长盖大海说,石家庄在专业技术服务、投资融资、创业孵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在这里,他们只需要做好创新一件事,其他琐事完全不用操心。

  这些服务,是石家庄对人才的温情与诚意。当然,诚意还远不止于此。

  2022年成立的瑞石心禾(河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再三选择,把“家”安在了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

  这是一家由清华大学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创立的企业,主要从事核医学领域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生产。

  可在实现梦想之前,企业首先得活下去。就像绝大多数科创企业一样,开展新技术研发很“烧钱”。去年,正为研发资金发愁的企业,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这是石家庄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的启动资金。

  “这笔资金助力了我们第一个项目的启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我们持续投入研发的信心。”瑞石心禾副总经理邝凯毅说。

  今年10月,企业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全环SPECT/CT样机下线,开始在一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这意味着核医学影像装备的国产化替代又向前迈出一步。

  一年来,像瑞石心禾这样受益于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资金的项目有10个,资金达到1000万元。

  为吸引更多人才涌向石家庄,15条人才新政打破体制壁垒,推出以编引才、市场化引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拿出3000个事业编制专项用于人才引进,为满编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首次设立规模2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分期设立100亿元的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石家庄人才贷”贷款额度由最高5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

  从重量级“大咖”,到科技“新锐”,再到应届毕业生,无论什么类型的人才,都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和实实在在的便利,让人才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

  “我们将为人才成长提供最强助力,让大家来石家庄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在这里安心创业、生活无忧。”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里,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

  10月25日,沈成彬和团队申报的一项微型显示领域的研发项目,通过省工信厅审核立项。

  沈成彬是光通信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去年,他来到石家庄,加入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沈成彬看来,他和石家庄是“双向奔赴”。一方面,在他所从事的光通信芯片领域,当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石家庄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去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

  另一方面,沈成彬认为,自己是石家庄15条人才新政的受益者。今年初,作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他获得了石家庄市一百多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在政策支持下,沈成彬带领团队研发的光芯片AOI(自动光学检测)、激光隐切设备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石家庄的好机遇、好政策、好环境,给了科研人员施展抱负的舞台。”他说。

  截至目前,石家庄已认定各类科技领军人才70名,支持科研经费1.4亿元。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在石家庄找到了发挥专业优势的舞台。

  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走近汇聚石家庄的这些人才,会发现他们正与当地产业发展相互适应匹配,“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日益紧密。

  事业是留住人才的长久之道。石家庄15条人才新政从制定伊始,便注重搭建平台、提供场景,让人才有充分施展本领的舞台,使聚人才和兴产业紧密结合。

  在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孺,找到了发挥专业所长的新舞台。

  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速工具钢生产企业,在有关部门组织下,苏孺成为这家企业的科技特派团团长。今年初,苏孺带领团队,帮企业拿下一项久攻不克的技术难题。

  此前,企业生产出的特种模具冲头经常开裂变形。在苏孺帮助下,他们不断优化配方,改进工艺,终于使冲头成功率提高了20%,使用寿命从3000次增加到3万次。

  “15条人才新政,给我们提供了在企业施展专业技能的空间,我们都非常有成就感。”苏孺说。

  最近,科技特派团正在和河冶科技联合申报河北省特殊钢产业研究生工作站,苏孺希望能借此建立全省特殊钢材料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目前,石家庄共有省选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55个,市选派专精特新企业科技特派团50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7项,签订技术合同250份,总金额2.1亿元。

  在石家庄,感受到“热辣滚烫”干事创业激情的,还有众多青年人才。

  叶盼是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2018年到石家庄工作。2023年6月,他被选派到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负责园区招商引资。

  能有机会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这得益于石家庄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

  为破解专业人才流动难题,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先后从全市选派两批115名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到开发区建设一线工作。(下转04版)

2024-11-12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4775.html 1 这座城市,何以让人才“近悦远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