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悦读·风物

正定常山路之前世今生

——一条路见证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2024年10月13日

  ■常山西路鸟瞰图。高温军 摄

  ■常山西路原真定府前枝繁叶茂的古槐。武英伟 摄

  ■正定常山路出市口牌楼。武英伟 摄

  ■今常山公园前的常山路在1964年之前是府文庙北墙外的大水坑。(资料图片)

  □樊志勇

  

  正定,我可爱的家乡。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在周都洛邑北面,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九国”。而位于洛邑之北的鲜虞国,则以新市(今新城铺)为国都,这是迄今为止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城市建制发展史。今正定古城,亦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燕赵原野,滹沱河畔,石家庄正定原本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并无山脉。然历史上这里曾是恒山郡、常山郡、中山县的治所,而古城今日之常山路、中山路、恒山路名称又皆源于此。迎宾大道常山路之命名,就彰显了正定历史上被称为“常山”这一行政区划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正定古城内的阡陌交通,可上溯至始于唐宝应元年(762年)的恒州城池拓建: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筑城,初步奠定了正定城内街道交通的雏形。古人将能同时通行三辆马车的叫路,能同时通行两辆马车的叫道,两边有商铺的叫街,狭窄的小街叫巷。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至五代时逐步建成以今大十字街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的街道。后由历朝增建、改建、修葺,逐渐将正定城建成了以商业居中心,工农业占外围独具特色的城镇。唐宋以降,至元代真定则被誉为“天下之剧郡,四方之都会”。据《正定县志》载:明、清至解放前,城内有东西街6条、南北街7条,街道全是土路。大部分路宽约1.5丈,最宽处约3丈,偏僻街道只能通过马车。

  路,是贯穿一座城市的大动脉。她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亦承载着一座城市发展的未来。古代正定城内路,无论纵行南北、还是横贯东西,没有宽过10米以上的大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定城市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正定规划先行、与时俱进,历届县委、县政府奋力拉开城市建设序幕。古城内东西向先后辟建常山路、恒山路、镇远路、华安路、梅山路、阳和路、广惠路、南北岸护城河路、河北大道;南北向开通燕赵大街、镇州街、恒州街、旺泉街、府西街、府前街、育才街、成德街、常兴街、东外环街。今日之古城,道路相间纵横,路街宽广畅通,满城紫气古香新韵,有厚重文物遗存、历史名胜,文化正定每天笑迎大批中外游客莅临观光。

  一条路,浓缩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正定古城之内,今县政府门前原本并无常山路。只有那气势如虹的“古常山郡”“河山生色”坊矗立在府前街南端;常山路西口其巍峨雄浑的“正定”牌坊两端,亦有“古常山郡”“子龙故里”题额。古城常山路从无到有,如今华丽蝶变为正定古城之迎宾大道,常山路之由来与发展建设,不仅与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且人们通过这条路的变迁,充分见证体现出正定城市建设及现代社会发展进步之沧桑巨变。可谓一条路,见证一座城市之历史变迁。

  生于斯、长于斯,我家住在原正定府衙之西的太平街。为支援常山路建设,我家先后历经两次拆迁,见证了常山路的前世今生。《正定县志》载,因古代设置掌舆马匹及马政的官署太仆寺坐落于此,这条街故命名为太仆寺街。1947年正定解放,太仆寺街更名太平街。清末尚无府西街,自西北街龙王堂至正定府衙大堂,需走太平街至县文庙、今六中西口,东行至府衙门口,须穿行钟鼓楼下,步行高约1米、近200米长的甬道之上,方至府衙大堂。当年,自太仆寺街北端南行,至县文庙今六中西口,整条街上东西向的道路仅有三两胡同而已,并无大路。我家南墙之外,便是今常山路。它西起107国道,东至常兴街南口(256医院西北外墙外),全长2600余米,建设红线32米。常山路规划于1958年春,东段350米土路开通于1958年秋,西段太平街处拆迁于1960年冬,历经分段施工,开通于20世纪70年代末,整修拓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常山路规划之年算起,我见证了距今已66年的常山路之由来、建设与正定古城发展之沧桑变迁。时间改变了城市,城市改变了生活。这条路浓缩了正定城市的发展变迁,改变着正定城市的历史走向,并由此开启了古郡常山路一幕幕的繁华。

  古老的太平街上,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家,不论街东、街西,其家家户户宅院布局,几乎都是典型的正定府城内两进式或三进式庭院。1960年冬,位于太平街中南段今常山路上、原县政府招待所北墙外大水坑往北,路东有袁家、孟家、杨家;路西有魏家大院,住有魏家、马家、杜家。这6户人家,当年为支援修建常山路而舍小家为大家、拆掉了自家的宅院或部分宅院。这是太平街史上为城市建设的首次拆迁,而我们家有街门及南屋一半被拆。听母亲讲,当年3岁多的我,与哥哥一直跟着姥爷往院里搬砖,我一次还能搬动两三块砖。

  1982年2月2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颁布公告,命名县人民政府门前的东西公路为常山路。1992年7月,为支持常山路扩建,太平街又有6户人家实施搬迁。家乡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县里的这次拆迁,我们家则从繁华的常山路边,举家迁徙到本街北端。这次搬迁,亦奠定了今日常山路之更为宽广繁荣的雄姿。1993年11月24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印发正政(1993)71号文件,原常山路更名为常山东路(瑞天大厦东)、常山西路(县委大院西)。

  常山路从规划、到几次拆迁,再到一次次道路拓宽改造及亮化、美化、绿化,从今常山公园处原“打狗巷儿(鞑子巷)”大水坑上石砌桥墩、架桥为路,从正定府衙古槐前横穿原府衙大堂至今裕华路北衙门口的南北甬路,从刨下西城墙的土夯实填满原招待所北墙外大水坑及垫高现在常山西路(原太平街、西门里街、西关地段的稻田)与城外至西关、至107国道路基培土筑路,从土路到水泥路、沥青路,再到彩色沥青路面,一条常山路蕴藏着那一段段的城市记忆。

  从高空鸟瞰整条常山路,一张“大交通”的路网覆盖城区。一座县府大院,拥有多家职能部门在此办公,常山路上,沿路相继又建有多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民居住宅楼、商贸楼、教学楼、门诊病房楼、酒店、银行、信用社、邮电电信、公交站、工厂企业及公园、绿地、停车场……66年来,车水马龙的常山路,已成为正定城区最繁华的街区,成为古城正定面向未来的新窗口。

  2024年春,彩色盛装的常山路已被再次修葺一新。正定以做美县城、建设宜居宜业新正定为目标,实施了规划引导、路讯通达、文化精品、园林绿化成效显著。沿107国道进入正定县城,一路走来,满目风光,一幅幅画卷徐徐打开。

  从1949年到2024年,新中国走过75周年征程。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66岁的古郡常山路,不仅是正定城市的一条中心大道,承载着重要的交通功能,还是正定古城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窗口,是古城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点,是连接正定与其他区域的重要纽带。一条常山路,连接着历史与现代,见证了正定的发展和变迁,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休闲和文化旅游资源。古郡常山路的变化历历在目,正定古城的发展让我感触深深。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必然要经历一个个过程,一座城市的进步更需要新老对比来实现。

  正定,京广线上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府城,在庆祝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这座城市在悄无声息中已变得更加勃勃生机、古色古香、绿意盎然、日新月异,广大市民在美不胜收的变化中,也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常山路上好风光,

  古郡旌坊迎客忙。

  行宫红楼两相望,

  府县文庙府衙藏。

  常山公园雅幽香,

  子龙广场韵悠长。

  瑞天新景连华阳,

  民安国泰盛世祥。

2024-10-13 ——一条路见证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1528.html 1 正定常山路之前世今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