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金融界·业态

网络借款“套路”多 警惕债务“滚雪球”

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风险提示:理性消费 合理借贷

2024年10月10日

  □本报记者 刘文静

  

  看似手续简单、放款快捷的网络借款,很可能暗含着诸多风险。近期,有群众反映通过网络借款遇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此,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典型案例及2024年第9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网络借款“套路”,关注风险、远离侵害。

  低息诱惑去借款 越借越多“滚雪球”

  “无手续费”“低利息”是网络借款常用的宣传语,常让借款人以为可以占到便宜。但实际上,很多网络借款的借贷成本远远高于借款人的预期,为了还款再借款,则会导致债务发生“滚雪球”效应,越借越多。

  王某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则宣称“无手续费”“无其他任何费用”的借贷广告,他点击链接并根据页面提示下载了某网络借款APP。王某在APP上注册登记并填写个人信息后,确实借到了钱。他后期仔细核对还款明细后,发现借款账单后还附有一张担保费用账单,担保费远高于借款利息,自己的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预期,才明白该网络借款平台是通过暗含的担保合同变相提高了实际借款成本。

  陈某也是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则借款广告,宣称“低利息”,他觉得自己按时还款不成问题,就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进行了非理性借贷,没想到实际的借款成本并不仅仅是“低利息”,还有其他费用。他在还款过程中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此时,陈某在申请网络贷款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遭到泄露,导致他接到大量网络借款广告,诱导他继续借款。在短期无法偿清债务的情况下,为解燃眉之急,陈某随即向其他多个网络借款APP借款,用于还款,一边借款一边还款,陈某的负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陷入了巨额借款的困境,他不得不向家人坦白,用家庭资产共同偿债。

  警惕这三种常见“套路” 合理借贷守信用

  网络借款中,三种“套路”最为常见,也是消费者最需关注的三个风险点。一是模糊利息费用。放款方以“免息”“低息”等营销宣传语,吸引潜在客户借款,但在实际放款时却违规收取各种费用,比如,以担保合同的方式收取担保费;另行签订合同,要求消费者收到借款后第一时间转回“保证金”,变相收取“砍头息”;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捆绑销售,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服务作为放款前置条件,且提前还款不退还购买费用;通过APP操作设置限制消费者正常还款,引发消费者债务逾期,产生“罚息”。二是诱导过度借贷。以不同方式诱惑消费者过度消费,再诱导消费者在其旗下的众多网络平台连环借款,致使消费者负债超出自身收入水平,还款时“拆东墙补西墙”仍然债台高筑,进而可能导致不良征信记录。三是泄露借款人个人信息。放款平台在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后,将客户个人敏感信息打包出售给“产业链”上下游不法机构获利,使消费者及其亲友饱受各类电话销售骚扰。

  河北金融监管局提示金融消费者注意以下三点:

  1.在办理借款业务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充分了解借款条件,关注借款业务真实息费水平,警惕诱导性营销宣传。

  2.准确评估自身承担能力,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维护个人良好信用。

  3.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谨慎进行信息授权行为。

2024-10-10 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风险提示:理性消费 合理借贷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1267.html 1 网络借款“套路”多 警惕债务“滚雪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