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重点

风劲扬帆正当时

——石家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年10月10日

  □石家庄日报记者 陈奇飞 范玉蕾 吴温

  

  连续三年,经济增速在全国42个主要城市中保持第一方阵;连续三年,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持续攀升。

  三年三连跳,三年三跨越。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石家庄过去三年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最为生动的注解。同时,更为石家庄未来的发展增添了充足底气,积蓄了丰沛动能。

  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吹响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冲锋号,向着“经济总量过万亿,质量效益大跃升”的目标奋勇前行。

  三年多来,我们坚持以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产业为主攻方向,紧盯不放、持续发力,一路攻坚克难、攻城拔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扎实的,成效是明显的,未来是可期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石家庄现代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才能行稳致远。

  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石家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把五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五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盘活了经济发展全局。

  三年多来,为加快五大产业发展,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五大产业实行全链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鼓励和扶持。

  作为石家庄重点招引的产业项目——石家庄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1GW切片及10GW电池项目,满产状态下,日产量可达400万片以上。这个“大块头”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4个月,从开挖第一铲土到首条生产线投产,也仅用时6个月,目前已顺利投产运营。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

  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按下发展“快进键”,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完成1078.6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完成1174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食品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4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07.4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2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62.8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300亿元;预计今年,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食品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发展不但要有速度,更要有“高度”。

  石家庄突出产业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做优传统产业,支持钢铁、石化、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助推主导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夺更多话语权、领导权;着力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

  我们看到,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以新厂区建设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绿色生产;石家庄四药数智化直立式软包装输液生产车间里“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智能机械手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灵巧“舞动”;以石家庄市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为“链长”,已有近20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针对国有企业散弱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石家庄着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构建起包括石家庄城发投集团、交投集团、国投集团、水投集团、旅投集团,以及常山集团、北人集团在内的“5+2”企业架构。

  “1+1>2”,这样的聚集放大效应在国企改革重组后日益显现。石家庄城发投集团挂牌成立不到百天,其总投资量便相当于过去五六年我市城建投资之和;今年9月,又成功发行总额10.4亿元的2024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利率创全省10年期信用债票面利率新低。目前,5家市属国有大型投资企业实现主体信用评级全覆盖,高信用主体矩阵逐步形成。

  一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城市宜居宜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如何让一座城市拥有活力、保持活力?

  石家庄奏响高亢嘹亮的产城融合发展的“交响乐”。

  聚焦城市发展定位,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石家庄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通过科学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精心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更新的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三年多来,石家庄将太平河片区、高铁片区、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东南三环片区和龙泉湖片区等六大片区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其中,太平河片区,按照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目标,全力打造石家庄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以石家庄火车站为核心的高铁片区,规划建设石家庄市“城市客厅”,打造集交通枢纽、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在这两大片区加快推进的同时,按照“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路则路”原则建设的留营片区、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东路片区、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三环片区、定位为城市发展“后花园”的龙泉湖片区等,目前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束手束脚,怎能“大展拳脚”?

  按照在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和“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领域短板,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如今,102.3公里三环辅道全线贯通;市绕城高速以内96.6公里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全长35.4公里的复兴大街和全长35.1公里的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线通车……推动内畅外联、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此外,石家庄市深入实施产业优先战略,合理降低工业用地成本,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快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到石家庄安家落户。

  一个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正向我们走来。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石家庄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源”。

  三年多来,石家庄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石家庄孵化、转化、产业化,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1年,石药集团研发费用首次超过30亿元,到2023年已达到50亿元。持续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支撑企业建起纳米制剂、细胞治疗、抗体/融合蛋白、信使核酸、长效微球制剂等八大药物创新平台。依托这八大药物创新平台,石药在研创新药项目130余个,预计未来5年,将有近50款新产品、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目前,石家庄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452个,位居全省第一;石家庄市地域内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39家;打造了一批中央创新区,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系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涵盖产才融合发展、创新引才渠道、人才奖励激励等六个方面的“15条人才新政”,吸引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人才聚集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

  以岭医药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副院长兼药理部主任侯云龙博士,自德国留学归来并有丰富工作经验。作为石家庄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在进入以岭药业后,组建了心血管药理平台、抗衰老研究中心,比肩国际水平,目前已筛选出多个苗头化合物。“好机遇、好政策、好环境,给了我们施展抱负的舞台。”侯云龙说。

  如今,还有许多像侯云龙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活跃在石家庄产业发展各领域。

  创新“一直在路上”,如何汇聚“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创新力量? (下转05版)

2024-10-10 ——石家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1228.html 1 风劲扬帆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