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今日主打

读书于他们而言,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石家庄市第八届“阅读达人”名单公布 一起来认识其中的5位达人

2024年09月26日

  张甫

  刘若琳

  徐连合

  张慧永

  张菁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昨天,大家认识了石家庄市第八届“阅读达人”中的5位。今天,记者又采访了另外5位“阅读达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甫:用古文辞章唤醒正定文物的生命力

  《绀宇金薤——正定佛教碑刻辑录》(合著)、执编正定古文化研究会会刊《古圃》2021卷、诗词作品被收录于《正定诗词选》中。他用古文辞章唤醒了正定文物的生命力,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不仅为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他就是石家庄市第八届“阅读达人”张甫。

  “从识字开始,我就对书,尤其是国学文史类图书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热爱。”张甫说,小学的时候,他会将有限的几角几分零花钱买小人书来看;初中住校时,他每月一半左右的伙食费都用来买书,然后啃一个月咸菜便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工作以后,他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资金,便成为图书市场、线上书店的常客。

  20余年的购书目录,记载着张甫各个时期的求知趋向。后来,每年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的购书款,逐渐成为书架中横斜栉比的庋藏。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对张甫而言,他的生活哲学正如人们所言:“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书籍为他带来了内心的充实与宁静,让他能够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体验深邃淡泊的人生境界。

  阅读不仅丰富了个人生活,也使张甫在文化领域取得了成就。作为一名正定人,他曾应邀撰写《重建阳和楼记》《重修县文庙记》等古文辞章,诗文在各级赛事中屡获殊荣,书法作品在全国展赛中屡获佳绩。

  刘若琳:在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刘若琳是河北传媒学院一名大二学生,谈及自己喜爱的阅读,她娓娓道来。

  “刚上大学时,陌生的环境和同学、繁重的专业课程、未知的职业道路等,这一切让我既兴奋又忐忑。”刘若琳说,有一天,她在图书馆发现了《活着》这本书,余华笔下福贵的一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百态,也让她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刘若琳认为,大学期间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而阅读是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或者明白课堂学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阅读完成自学,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阅读带来的积累也可以为我们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更多选择。”正因为如此,刘若琳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大学期间每个月读4本书,且每天在固定时间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若琳逐渐从单一的文学作品中走出,开始涉猎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读《人类简史》时,她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更迭,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的哲学命题有了更深的思考;读《思考,快与慢》时,她了解到人类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学会了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与挑战。

  回望阅读路,刘若琳深知,这些书籍不仅拓宽了她的知识视野,还教会了她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以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刘若琳的人格,培养了她的思维方式,让刘若琳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

  徐连合:以阅读滋养灵魂

  徐连合自幼深受耕读传家的影响,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对阅读的热爱不仅贯穿了他的成长历程,更是积极参与文学创作,用散文书写人生,以阅读滋养灵魂。

  在读师范院校期间,徐连合不仅热衷于阅读,还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并担任了当时文学社的社长,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河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徐连合有幸师从刘绍本先生,在其指导下阅读了大量书籍,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

  “我的阅读兴趣还是比较广泛的。”徐连合说,他每年订阅包括《人民文学》《读者》《视野》《散文百家》等在内的多种刊物,每月至少阅读5种以上的书籍,个人藏书量达到了约1200余本。

  徐连合的文学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的作品《山河岁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部散文集是他多年文学创作的结晶。自2012年加入河北省散文学会起,他的作品便频繁出现在《散文百家》《河北日报》《散文风》《太行文学》《灵寿之窗》等刊物上。2022年,他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并荣获河北省散文名作奖。

  对于阅读的推广,徐连合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创作经历,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知识。

  张慧永:将重返校园继续追求文学梦

  无论是学习金融专业的大学时期,还是当国企员工、自主创业之时,张慧永从来不曾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无关于年龄、无关于职业,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件事,你做的唯一理由就是热爱。”张慧永的话掷地有声。

  张慧永读的书多而杂,每一本书都对她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对她影响最深的是儿时的两份刊物:《看图说话》和《儿童文学》。一本《看图说话》可以让张慧永沉浸其中,一整天不缠着妈妈。上小学后,母亲用为数不多的工资给张慧永订了《儿童文学》。40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两份刊物的内容都已经淡忘,但那种读时欢喜的感觉仍在。

  如果说《看图说话》和《儿童文学》是张慧永文学的启蒙,那么,之后的阅读则成为她的指路明灯。“书中不一定有答案,但文字赋予我力量,给了我精神的慰藉,灵魂的庇护。”张慧永说,去年,她加入一个读书会,这让她的阅读有了质的飞跃。

  在诸多文学作品和风细雨的滋养下,张慧永重拾了对文学的热爱。于是,今年51岁的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报名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参加明年上半年的考试。“希望我能顺利考上,然后60岁之前读完研究生。”张慧永笑着说,阅读让她成为内外兼修的人,因此,她更希望可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张菁:阅读更加坚定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张菁是市二院一名检验师,谈及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图书,她毫不犹豫说出两个字《大医》。因为,这本书让张菁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守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幼时,《哈利·波特》系列为张菁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数年前,偶然翻看的《人类简史》,书中闻所未闻的观点,瞬间击中张菁的内心,让她跳脱出惯常的认知,打破信息茧房。自那时起,书籍对张菁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她逐渐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独处反而成为她与世界连接的窗口,也逐渐成为她一个人的狂欢。

  “最强大的那一股力量源于马伯庸的《大医》。”张菁与它相遇在2022年的寒冬。那时,张菁作为医院的检测人员驻守在医院,每天处理大量的标本。在那一个个等待检测结果的深夜里,《大医》中的人物始终陪伴张菁左右。方三响、姚英子、孙希三个在经历了跌宕时局的历练后,焕发新生,感悟到何为真正的“大医”。读到那里时,张菁仿佛与书中的世界形成了回响,更加坚定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读书的快乐不止在于自我提升,更在于分享。今年,在医院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活动中,张菁积极报名,将深爱的《大医》分享给大家。从做PPT到上台演讲,当张菁讲到丹麦医生峨利生在临终前朗诵的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对于“大医”的理解片段时,现场掌声雷动,不少人眼中泛起泪花。经过这次活动,很多人也读起了这本书。张菁相信,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共鸣、鼓舞和力量。

  “人类无法穿越时间,而文字可以;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我们过去;我们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可以带我们相遇。”张菁说。

2024-09-26 石家庄市第八届“阅读达人”名单公布 一起来认识其中的5位达人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80065.html 1 读书于他们而言,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