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今日主打

摸清文物“家底” 守护历史记忆

石家庄市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2024年09月19日

  ■普查队员在井陉旧城城墙上工作。本报记者 王建国 摄

  ■专家为一线普查队员答疑解惑。

  ■普查队员正在勘测。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序铺开,文物普查队员穿梭于城镇、田野、山林,寻觅着一处处历史记忆。文物普查要查什么?怎么查?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跟随石家庄市井陉县文物普查队员的脚步,展开实地体验与采访。

  □本报记者 方小北 黄蓥

  井陉县多支普查队伍同时启动普查工作

  作为文物大县,井陉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19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由于井陉县是山区,道路交通不便,普查工作难度较大。

  井陉县文保所所长单志国介绍说,井陉县采取多轨并行的策略,组建多支普查队伍,同时启动普查工作,并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配合全县完成实地测量。截至目前,井陉普查工作队已对微水村张家庙、微水宋氏四合院、南横口关帝庙等31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地勘测,对其名称、保护级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情况进行登记。

  当天,记者首先跟随普查队员来到了井陉旧城城墙。井陉旧城城墙也就是天长古城城墙,建造于明清时期。井陉旧城北依陉山,南据绵河,地势南低北高,因此又称“簸箕城”。旧城南城门保存基本完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河卵石和不规则石头浆砌而成的城墙,2013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四普”过程中,普查队员将对城墙的空间位置、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在案。

  在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皆山书院的普查现场,记者看到普查队员正在对书院的文物保护单位本体进行勘测。勘测属于对“三普”登记文物的实地复查,普查队员需对既往文物普查资料及文物线索进行梳理,在现场勘测中要重点确认复查文物的当前保存状况、保护范围等情况。两位身穿蓝色马甲的普查队员认真测量、反复核对之后,才详细记录下每一个测量的数据。皆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井陉县普查队伍中有很多年轻的面孔,他们充满朝气,也满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井陉县文保所副所长高荟表示,该县文物普查队伍中年轻人占80%,他们擅长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而且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年轻人对历史文化充满热情,而且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很熟练,这有助于宣传文物普查工作,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随着“四普”外业调查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普查队伍。高荟笑说:“过去百姓对文物保护的概念可能仅仅来自于建筑外墙上悬挂的一块块标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如今,在外业测绘过程中,经常会有村民对我们的设备感到好奇,对‘四普’表示关注,不经意间这也成为我们进行文物保护宣传的一个机会。”

  新装备新技术让文物普查更高效精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很多人也好奇,第四次文物普查意义何在?还会有新发现吗?

  对此,部分省内文博界专家表示,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为系统廓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通过普查,可以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和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07年开展,距今已17年。保护文物首先要摸清‘家底’,这次普查非常必要。”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伟介绍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于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将1911年以前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全部纳入普查和认定范围,将6大类59项文物类别细化扩展为63项,更加明确各项文物的功能属性,“进一步丰富、扩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内涵,使我们在‘四普’中能够发现并认定更多文物,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

  “四普”中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令业内专家十分感慨。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新文提到,普查工作中获取不可移动文物的经纬度、海拔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使用的GPS手持定位系统不太准确,如今使用的无人机、RTK(实时差分定位)等,让文物普查更高效精准,“利用这些设备,对建筑、佛像等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位置、保存现状等数据进行测量、采集,并通过影像信息存档、台账数据登记等,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掌握普查对特征、保存状况及其周边环境状况等信息。”朱新文说。

  石家庄市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四普”

  “目前全市23个县域普查单元均已开展实地调查,普查队员走进古镇街巷、村舍田野、山巅谷地,探访和记录着石家庄的历史记忆。”9月15日,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曹娜表示,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石家庄市县协调联动,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年初,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成立石家庄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市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市文旅局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石家庄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工作。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组织各县(市区)根据不可移动文物日常管理情况,通过比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数据,对“三普”核准登记的4783处不可移动文物重新进行核对梳理,对2012年以来新发现的74处文物线索进行了统计汇总。

  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受文化。石家庄市多措并举,通过强化督导推进、强化力量整合、强化质量管控、强化专业培训等,确保“四普”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其间,石家庄市四普办充分组织辖区内文物行政部门、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博物馆及社会力量等,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普查工作。目前已有6家专业机构参与进来,通过发挥其设备、技术等优势,开展测量、绘图、标本采集、拍照等,进一步强化了一线普查力量。针对实地调查阶段各地遇到的各类技术性难题,石家庄市四普办特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进行巡回指导,为一线普查队员答疑解惑。并利用多方宣传渠道,及时有效发布权威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普查、保护文物良好氛围。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火热进行,引发了诸多省会市民的关注。曹娜表示,欢迎大众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其中。首先积极向文物部门提供线索,对符合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的新发现,可向所在地县级文物部门反映;其次,在文物实地调查期间配合普查队的工作,提供文物的相关信息。同时发挥在文物保护中的监督作用,努力形成人人有责、各尽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惠表示,此次普查将进一步摸清石家庄市的文物家底,保护传承好这片热土的历史文脉。同时,通过普查培养锻炼专业人员,建强省会文保队伍,并增强大众的文保意识。“我们将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按照省、市‘四普’工作安排,紧盯中心任务,加大指导督导力度,严把普查质量管控,确保四普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张惠如是说。

2024-09-19 石家庄市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79249.html 1 摸清文物“家底” 守护历史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