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花溪·往事追怀

当年曾是“小先生”

2024年09月07日

  □李鸿理

  

  读庞余亮的散文集《小先生》,就想起当年我这个“小先生”的诸多趣事。

  第一次走上讲台,是大学四年级在某中学实习,我跟高大的班长分到一个实习小组,听完他的自我介绍,我就从班长身后走出来,我还没有开口,就听到学生惊叹:“哇!这么小!”“这么小”不是说我的身材“袖珍”,我是体检合格的大学生,“这么小”是说我的年龄,严格地说是我的长相显得小。

  也许第一印象太深刻,别的实习老师下课后与学生一起谈论学习,讨论作业。我除了完成这些任务外,还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他们带着我去跳皮筋,踢毽子,最夸张的是玩一种类似跳房子的游戏——在地上画上方格,一只脚抬起,一只脚向前跳。我一开始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跳,于是男生女生都上来教,瞬间我从“小先生”变成了“小学生”。不止如此,在运动会上,因为我很容易掩藏在学生队伍中,他们就偷偷地让我给他们写广播稿。我毕竟是“先生”,他们会悄悄地跟我说成长的烦恼:有的孩子酷爱围棋,可是家长强行阻拦;有的孩子很有管理能力,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就阻止参加集体活动……听着他们的小心事,我就以“先生”的身份善意地加以点拨。面对围棋爱好者,我的建议是不能从情绪入手量化管理特长与文化课学习的性价比,要咨询专业老师,可以请教围棋专业人士,评估一下自己的围棋潜力,再做决定;面对热心公益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将来可以报考管理专业,善于管理可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我的话让孩子们感觉到有知音,让家长感觉到有方向。

  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我牢记师训,提前走进教室,由于是新入学的高一年级,教室里的学生都不熟悉。我坐在学生中,观察学情,不知不觉快上课了,我的“同桌”说:“你是哪个班的,我怎么没有见过你?快上课了,你还不快走。”巧的是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站起来,走上讲台,就以刚才那位“同桌”的话为契机说:“有同学问我是哪个班的,我告诉大家,我是……”下课后,那位“同桌”赶紧跑到讲桌前,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您是老师,我当您的课代表,您看我的表现吧。”边说边把手放到了我的书上。我扭过头来,故作严肃,那位“同桌”立刻把手放下来了。我说:“今天的作业是《我的语文老师》,记叙文,800字以上。”说完我就走了,只听那位毛遂自荐的课代表说:“这么小,还这么厉害。大家快去写作业,别耽误事。”听着她发号施令,我的嘴角微微地上扬了一下。

  走出教室,到图书馆去借书,我刚一进图书馆大门,就被图书管理员“赶”了出来:“出去,出去,这是图书馆,借书到窗口借,不许进来。”我尴尬地走出图书馆,来到图书借阅窗口,敲了敲,管理员果然打开窗口,我说:“我借《高一文言翻译一本通》,借《杜甫传》,借……”我一口气报出了十本书的名字。管理员敲了敲窗子说:“每位新生,只能借一本书。”我说:“我是新来的,但是我不是学生,是新来的老师。”听了我的话,管理员立刻关上窗口,打开大门,让我到图书馆里去找书了。我挑着书,一位上了年纪的管理员说:“怪不得知道这么多书,原来是位‘小先生’呀。”

  如今,我的教龄比刚入职时的年龄都大,我想,当时我被称为“小先生”不只是因为我年龄小,还有同学们的喜爱和同事们的关心。回想这些往事,我不是说自己还有多“嫩”,而是在时光的河流中,寻找一些浪花,滋润一下被繁忙的工作催赶得飞速旋转的神经。

  也许某一天,在街上,我会偶遇那些已年过半百、纵使相逢也不相识的首届弟子呢。

2024-09-07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78112.html 1 当年曾是“小先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