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品牌退出价格战”“某车型一天一个价,连涨数天了”“某品牌霸王条款拒不交车”……这种有关车价的消息在网络热传。日前,记者探访了石家庄多家汽车4S店,发现店内经营活动正常,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有所减少,但是总体来说车市的优惠力度依然较大。业内人士判断,车价不可能一直降,下半年价格战或许将会有所降温。
车价不可能一直下降
“这款车比三天前优惠幅度减少了3000元,昨天有个顾客刚开始难以接受,后来经过比较权衡还是成交了。”日前,石家庄长安汽车园一家合资品牌4S的销售顾问这样对记者说。这位销售顾问表示,上半年受到车市价格战的冲击,店里很多车型降价也很厉害,已经影响了店内的经营,现在车价慢慢往上回调。
日前,记者在石家庄多家汽车4S店发现,虽然没有出现网上传说的“一天一个价”的情况,但是部分车价的优惠幅度确实在减少。在某豪华品牌4S店,销售顾问对记者表示,某款主销车型现在售价30万元,比起6月份的价格已经涨了2万多元,并且现车很少,基本上都需要预订,不排除将来继续涨价。
另一家豪华品牌4S店的销售主管告诉记者,相比6月份虽然价格有所上调,但没有网上传言的上调幅度那么大,目前优惠力度仍然算比较大,他们的目标是逐步回归到较为稳定的市场价格。“车价不可能一直降,要是再降的话,就与我们豪华品牌的定位不符了。”
一家合资品牌4S店的销售人员表示,7月和8月虽然是淡季,但是因为厂家放高温假造成产量有一定的减少,所以后期价格会有一定回升。
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畅销车型的价格起伏短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价格变化。相比较之下,价格更高的车型可能起伏会稍微大一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部分车型的优惠幅度有所减少,但是总体来说车市的优惠力度依然较大,不少车型优惠幅度甚至多达10万元以上。
价格战或将降温
今年上半年,车市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价格战”,从豪华汽车到经济型汽车几乎无一幸免。据乘联会统计数据,仅在2024年1月—5月已有约56款汽车降价,2023年全年的降价车型累计为70款。然而7月以来宣布降价的车企数量明显减少,促销力度也大幅降低。有迹象表明,下半年价格战或将有所缓解。
除了豪华品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也很惨烈。石家庄一家新能源汽车门店经理对记者表示,上半年整体价格降过一大波后,现在车价基本稳定下来了,后期不会有大的价格变动了。还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销售顾问强调说,他们所有的门店都是官方直营,保证不会出现价格大范围波动的现象,为了稳定消费者预期还推出了120天的保价政策。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以价格战形式开展市场竞争,很容易陷入“卖不出就降价,销量下滑再降价”的恶性循环中,而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会滋生观望情绪,对市场长远发展不利。
事实上,已经有多家车企开始呼吁市场竞争回归理性。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6月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卷’价格没问题,这是由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称,上半年促销力度的持续加大扰乱了车市正常的价格走势,终端的价格修复需要一段时间,加上第二季度超强的促销力度对下半年的购车客户产生了消费透支效应,7月车企“以价换量”的效果有可能减弱。车企结合上半年战果,将对市场预期、产品结构及上市节奏进行优化调整,或将进入蓄力期。
理性看待价格战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与2022年同期相比,燃油车成交均价下降了1.02万元,下降幅度为5.1%;新能源汽车成交均价下降了将近8900元,下降幅度为4.6%;同时,叠加技术升级以及产品布局下探等因素,混动车相较2022年成交均价下降了2.51万元,下降幅度达到10.9%。纯电动车的均价下降了0.9万元,下降幅度为5%。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投资人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27家经销商集团(含大型、中型、小型集团)中,近三成受访集团未能在2023年实现盈利(处于亏损或盈亏持平状态),近半数集团盈利下滑,仅有24%的集团实现了盈利增长。
业内专家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价格战,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要鼓励适度竞争,但关键在于怎么把握好度。站在整个产业、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虽然对少数企业是合理的,但对产业和市场的长期和全局利益有明显损害,那就是不合理的。
也有专家认为,价格战是在内需不足的前提下形成的,最终在更低的价格水平实现供求关系均衡,从市场角度是“降价—观望—销量下滑—再降价”,从企业角度是“降价—跟进反击—亏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受损。价格战在短期内可能有效刺激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购车选择并减轻购车压力,但长期而言,过度的价格战和分期优惠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提升,进而阻碍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