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推荐

张秀珍:时代不负追梦人

新近上映的电影《孔秀》改编自她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梦》

2024年03月22日

  ■张秀珍与新近再版的由她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张秀珍在创作中。(翻拍)

  ■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梦》部分手稿。

  “同学们长大了准备做什么?”“飞行员!”“科学家!”“火车司机!”……1957年,石家庄第一铁路小学四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师生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当时,班长张秀珍抿了抿嘴没出声,这个作文成绩拔尖的小姑娘在心里默默说“我想当作家”。她没有想到,她的文学之路会走得如此艰辛。她更没想到,人至暮年,她的小说会被搬上大银幕,走向国际连获大奖,并在全国公映。近日,讲述一位印染厂女工历经波折成为作家的电影《孔秀》与公众见面,赢得业内外广泛好评。该片就改编自石家庄作家张秀珍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梦》。

  □文/本报记者 黄蓥 图/本报记者 王建国

  写作之路从学拼音起步

  “最早的记忆是解放石家庄的炮声。”张秀珍1944年出生在石家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是家中七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踏实肯干,他告诉儿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当工人很光荣。”母亲自立要强,操持家务还一天不落地念完扫盲班,她常说女人能顶半边天,自己要立得起来。父母的话张秀珍记了一辈子。

  小学时张秀珍成绩优异,年年当班长。她的作文尤其好,一次父亲开完家长会后感到特别自豪,因为当天老师念了篇作文,正是张秀珍的作业。知道闺女爱看书,父亲到处搜罗找来几本旧书拿回家,还念叨说“秀将来可以当作家”。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秀珍初一时主动辍学,16岁起她先后在石家庄化肥厂、石家庄第一印染厂工作,干过钳工、出布工、进布工、挡车工、食堂出纳等。不论在哪个岗位,勤奋好学的张秀珍总能脱颖而出。文学梦则一直暗藏心底,当出布工时她一边操作机器,嘴里一边背诗,用一年背完了整本《唐诗三百首》。平日看到工友们的鲜活动作和表情随时记录,同事们都叫她“秀才”。

  从来好强不服输的张秀珍,惟有一件事有心无力。她有过两段婚姻,也曾全心付出,却都没能走到最后。感情生活本就伤痕累累,离婚带来的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副作用”如同阴云般不散,至暗时刻张秀珍想过轻生。1978年的大年初三夜里,她在河边徘徊,有一刻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文学梦,“我还什么都没留下。还有孩子们,我可是他们的榜样啊。”

  那个寒夜被张秀珍埋在记忆中。她认真工作之余,找出女儿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从aoe汉语拼音学起。“我小时候学的是繁体字,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她兜里常装着字典、卡片、钢笔,走到哪儿学到哪儿。报刊图书的文章,乃至街头的标语、路名等都是摘抄目标。那些年她翻烂了三本字典,卡片记了上千张,放在窗台、床头、案板边……34岁,为了儿时的文学梦,张秀珍开始全力奔跑。

  石家庄日报刊发第一篇小说

  “感谢石家庄日报,发了我的很多文章,给了我很大鼓励。”1982年6月,石家庄日报刊发了张秀珍的短篇小说《学问》,这也是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拿到报纸的那一刻她流泪了。

  她想起,1981年石家庄市总工会举办文学讲习班,她第一个报了名。当时她是“三班倒”的挡车工,家有三个儿女。讲习班每周有三个晚上的课程,那时候张秀珍往往一路小跑回家,料理完家务又一路小跑去上课。她告诉自己“钱要一分一分计算,时间要一秒一秒地计算”。

  她想起,为完成作业,她常常要忙一个通宵,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孩子们也鼓励我,每次到我上课时间,他们都会提醒我该上课了,这让我乐在心田。”

  她还想起,她费力完成的作品,寄走一篇退回一篇。每每收到退回的稿件,她会听到各种声音:“说啥的都有,我根本顾不得。心里有目标就亮堂了,就感觉有奔头。”为了提高文笔,她又开始学天文、地理、植物学、中国史……

  勤奋总是伴随着成功。从《学问》开始,张秀珍先后在3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50多篇小说、20多篇报告文学。1985年,张秀珍考入河北师范大学作家班。1986年,她调入石家庄广播电台。其间,张秀珍在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成绩优异,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河北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分别予以表彰。1985年,河北省总工会授予她“河北省四化建设女能人”称号。

  近20年完成半自传体小说《梦》

  80岁,张秀珍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今年3月8日,由王超执导的电影《孔秀》在国内公映,该片讲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印染厂女工孔秀摆脱婚姻桎梏,在抚养孩子之余获得文学滋养,成为一名作家的故事。此前该片荣获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青年演员沈诗雨则凭借该片荣获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有专家评价说,“电影《孔秀》不是撩人眼球的苦难消费,也不是悲悲切切的伤痛书写,而是隐忍者之歌,母性之歌,是倔强的生命之歌。”该片就改编自张秀珍2016年出版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梦》。影片公映之际,同名长篇小说《孔秀》再次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写这部长篇小说我断断续续用了近20年,说不清改了多少遍。”张秀珍向记者展示了部分手写原稿,厚厚的稿纸拿在手里颇有分量,纸上的字句看得见反复修改的痕迹。

  这部作品缘起于一位省内出版社编辑的建议,“她直言不讳地跟我说,‘你不适合写诗歌、散文,应该写你自己,你的人生太丰富了’。”她的话触动了张秀珍,她一直有个愿望,写一部有分量的作品,留给子孙也留给世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张秀珍投入到《梦》的创作中。期间她一直本、笔不离身,不管是外出旅游,还是出门逛街,只要灵感来了她就抽空写一段。“刚开始是第一人称,写到一半想到不能只写个人命运,也要留下一代人的记录。”为此她将很多同代人的故事融入其中,“写了改,改了写。我也许水平不够,但也要尽最大努力写好,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得当回事儿。”2012年,她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梦》。

  2021年导演王超读到这部作品,被小说女主人公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深深打动,他决定新片的女主角就是孔秀。张秀珍只要了一元钱的版权费,“希望这个故事能为他人带去点光亮。”

  因为写作这辈子没白活

  “你是孔秀吧”“你的故事太感人了”……《孔秀》的热映也让张秀珍成为新闻焦点,面对大家的赞叹与好奇,她往往哈哈一笑回应,“电影拍得挺好,归功于导演和剧组,跟我关系不大。”

  现在的张秀珍过得平静、知足。多年晚睡早起的习惯保持至今,“骨子里就觉得人应该奋斗一生,老躺着、歇着有什么意思?”她依然热爱文学,眼睛不好无法看书,常听各种文学作品的音频。她还喜欢上网,发微博记录日常、网上买菜购物等都不在话下。有时候她也爱“唠叨”,断不了叮嘱儿女们诚实劳动、与人为善。

  时代不负追梦人,岁月不枉有心人。回望自己80年的人生路,张秀珍说因为写作她没白活,而她也只是一代人的平凡缩影,“四年级时那个说要当飞行员的同学,后来成了中学校长,他儿子是飞行员。还有那个想当火车司机的男生,长大后去北京开火车了。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4-03-22 新近上映的电影《孔秀》改编自她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梦》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9511.html 1 张秀珍:时代不负追梦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