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城事·巷报

用爱温暖家人 用善传递文明

元氏县郑立芬家庭和亲睦邻传承好家风

2024年03月12日

  

  本报讯(首席记者 杜慧)“立芬是我们村公认的好儿媳,好婆婆。现在他们一家六口,三世同堂,互助友爱,生活其乐融融。”在石家庄市元氏县赵同乡赵同村,提及郑立芬,熟悉的邻里都挑大拇指夸赞。多年来,这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用爱温暖家人,用善传递文明。

  今年60岁的郑立芬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的人。自从和爱人结婚后,她就把公婆视为亲生父母看待,“婆婆也是妈,善待老人是我们子女的本分。”3月11日,回忆起自己照顾卧床婆婆26年的事情,郑立芬坦言:“这都是应该的”。

  原来,婚后没几年,她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导致半身不遂,长期瘫痪在床,为了让婆婆早日康复,无论多忙多累,郑立芬凡事亲力亲为,喂水喂饭,洗洗涮涮只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她婆婆在床上一躺就是26年。这些年,郑立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婆婆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立芬待我比亲闺女还亲。”直到弥留之际,婆婆口中呼唤的不是在旁的儿女,而是“芬子、芬子”。

  郑立芬说,婆婆在世时,她很少回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去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媳妇与女儿的角色难两全,她的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愧疚。

  在旁人看来,郑立芬不仅是大家公认的好儿媳,更是媳妇口中的好婆婆。自从孙子孙女出生后,郑立芬和爱人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解决了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

  郑立芬告诉记者,儿子在部队工作,平日里比较忙。记得儿媳当年怀头胎快要分娩时,儿子原本计划休假陪产却突然接到紧急任务无法回来。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郑立芬安慰打来电话的儿子说:“你放心,好好完成部队交给你的任务,家里还有我和你爸呢”,放下儿子的电话,她又转身安慰待产的儿媳:“小伟他有任务回不来,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善解人意的儿媳懂事地点点头。

  三天后,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公主诞生了,郑立芬忙前忙后伺候起月子,她每天变着花样做儿媳喜欢吃的,坚持每顿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汤,让儿媳舒舒服服坐月子。

  不仅如此,她平日里对儿媳也是呵护有加,记得有一次下大雨,儿媳忘了带雨具,她冒着雨趟着水去给儿媳送伞。儿子儿媳偶尔发生矛盾了,她从不偏袒儿子,等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原因,化解心结。她总说,儿媳背井离乡来到我家,是和我儿子过一辈子的人,我应该把她当自己的女儿去对待。儿媳听后非常感动,将心比心,善待老人。

  郑立芬不光持家有道,和邻里关系相处也非常融洽。街坊邻居说起郑立芬一个劲地竖大拇指,说她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好心人。“这些年,谁家遇到农忙、红白喜事请她帮忙,她都有求必应,甚至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先去帮别人,有时一帮就是好几天,她从不说什么。谁家生活上遇到困难,她也是尽己所能帮助他人。”采访时,赵同村村民说,她还关心村集体事务,热心公益事业。村里组织的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从未缺席。她还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义务劳动,为提升美化家乡环境做贡献。

  “我们家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都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我认为,一家人相互理解,互敬互爱,这就是幸福的源泉。”采访时,郑立芬谦虚地说。

2024-03-12 元氏县郑立芬家庭和亲睦邻传承好家风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8289.html 1 用爱温暖家人 用善传递文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