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悦读·文史

古人植树情意浓

2024年03月10日

  

  □刘广荣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天气暖和,特别适宜植树造林。古人很早就懂得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深远意义,因此,他们抓住大好时光乐此不疲地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诗篇,令人拍案叫绝。

  东晋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爱植树,住宅前面是果园,桃李满枝;他在住宅后面的空地上种了榆树和柳树。陶渊明对易生易长的柳树情有独钟,自称“五柳先生”。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诗句。李白种的是桃树,由于奔波忙碌,无暇顾及它,三年之后,桃树竟与楼房一样高了。虽然只是普通的桃树,但李白心中充满了欣喜之情,说不定这一年就可以结果实了呢!

  唐代诗人杜甫也喜爱植树。他在《诣徐卿觅果栽》中云:“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从诗中可以看出,杜甫植树多么不易啊!由于穷困潦倒,他只好向石笋街果农索取树苗。杜甫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诗人来到一处河堤上搜寻小小的桃树苗,春天来临时送到浣花村栽种。尽管河阳县种植桃树很多,但濯锦江畔园子的桃树,还没种满。杜甫先下手为强采集树苗,为的是老百姓啊。“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杜甫草堂的果树又多又杂,树叶青翠,百花盛开,红红的果实,散发着清香。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柳》中的诗句。白居易写有多首植树诗。他被贬为忠州刺史时,作了《东坡种树二首》:“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白居易大面积种植果树,除了桃树、杏树、梅树外,凡是能买到的果树他都种。此外,白居易还种风景树。他在《春葺新居》诗中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

  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写有植树诗《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带领下属与老百姓一道在柳江边植树造林,他离任时柳江岸上已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柳宗元也种柑,他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种柑有经济收入,还可以养老呢。

  宋代的苏东坡作有《戏作种松》一诗:“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东坡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植树。他在杭州当官时尤其重视植树造林,筑起了长堤,种上了桃树、柳树……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这是宋代王安石的诗句。王安石也是喜爱植树之人。他晚年隐居于南京紫金山麓,屋前屋后种满了树,松树、苦楝树比比皆是,他的诗句“扶疏三百株,莳楝最高茂”,种了三百棵树木,苦楝是长得最高大的一种树。

  清朝末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带领官兵在河西走廊沿路种上了柳树二十多万棵,人们把这些柳树称作“左公柳”,至今传为佳话。清人杨昌浚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古人植树,饱含着深厚的情感,植下的岂止是一片绿色,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无价之宝。

2024-03-10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8077.html 1 古人植树情意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