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悦读·文史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与习俗

2024年03月10日

  新华社发 曹一 作

  □王二路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才算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故此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二月二“龙抬头”形成的直接因素与古代天象有关。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又称东方青龙七宿,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收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亦即“龙抬头”。后来,这一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了“龙抬头节”“春龙节”等。

  另外,二月二“龙抬头”形成的客观原因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龙抬头”节日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由于北方地区常年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而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庄稼生长的一大隐患,因此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

  关于二月初二这一天为什么被称为“龙抬头”,在民间还有诸多传说。但较为统一的有三个版本:尧王降生说、伏羲农田躬耕说、武则天废唐立周说。

  尧王降生说 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共有四个王妃:姜嫄、简狄、庆都、常仪。本来常仪的地位最低,可自从生了儿子,众人就对她另眼相看了。庆都一直为没有儿子烦恼,有人告诉她,到神母庙求子很灵验,只要真心实意,没有不成功的。庆都按照那人说的,在元宵节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祈求神灵赐子……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先是电闪雷鸣,后又艳阳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为放勋,就是后来的尧。后世传言:金豆开花赤龙遂抬头,二月初二尧王喜出世。

  伏羲农田躬耕说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伏羲氏。到周武王时期,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武则天废唐立周说 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后来,司掌天河的龙王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场雨。玉帝得知后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并规定要想重回天庭,除非金豆花开。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花开吗?于是家家爆玉米花……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旨,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于是,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从此,民间形成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二

  我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因此古代人们在龙抬头日,会举行敬龙祈雨的仪式,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其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民间流行的习俗活动也多有此象征寓意。

  吃龙食 北方百姓在“二月二”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名曰“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儿煮叫做“龙拿珠”,吃葱油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寓意,这些都寄托了古代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剃龙头 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护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舞龙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春节时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我国各地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

  开笔写字 旧时在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会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智明慧,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后识文断字。开笔礼是人生的一份大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引田龙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的是撒灰。一些地区还流行撒灰围在庄墙外面的做法,后来,也出现了用撒石灰代替撒草木灰的做法。

  放龙灯 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做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了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房梁 我国部分地区在二月初二早晨,以长竹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护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人们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打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熏虫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煎饼、熏香,希望驱走毒虫。

  综合各种民间传说和节日习俗来看,“龙抬头”节日的出现形成与古代民间祈雨活动,以及皇帝躬耕劝农的活动有一定关系。古时,科技不发达,春天少雨,导致农业生产受阻时百姓随即幻想出一种神灵来帮助降雨,而这种神灵被称为“龙”。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现象,从中领略到的是,这个节日所传达出来的传统文化内涵。

2024-03-10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8076.html 1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与习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