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看天下·热评

莫让药品歧视性高价 侵蚀民众看病钱

2024年01月10日

  □罗志华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1月9日《光明日报》)

  当前在不同的省份,“四同药品”价格相差悬殊已成普遍现象。比如某药企生产的常用药叶酸片,在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挂网价格都是每瓶12元,但完全相同的这种药,在个别省份的挂网价格竟然高达30余元,药企对多出20余元的价差无法说明其合理性、必要性。这样的药品还有很多,细心的患者或许会发现,自己常用的一种药,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同药不同价现象,甚至比外地亲戚那里的售价高出好几倍。

  药企有合理确定药价的自主权,并且不同省份的运输距离、市场规模、交易条件、回款效率等都存在一些差异,省际间的价格略有起伏,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市场价格波动有其规律,出现部分地区价格畸高等情形,就不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而是以地区差异为幌子进行恶意涨价。药企标价“看人下菜碟”,明摆着带有价格歧视,将加大这些地区民众的药费负担。

  过去部分药企之所以敢于如此“神操作”,是因为价格监管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长期以来,各省份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相互独立、孤网运行,数据没有互联互通。少数药企利用省际间的信息差制定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但限于信息技术手段,价格主管部门监管价格的效果不够理想。

  但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打通省际间信息壁垒的软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价格主管部门对药品潜在的不公平和歧视性高价,已具备了进行全面系统排查的能力,价格监管的信息短板被补齐,少数药企通过歧视性高价谋取更大利益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

  就连“四同药品”的价格也相差悬殊,药品更换“马甲”涨价势必更为常见。给药品取一个好听的商品名,或者在剂型或规格上稍作修改,从而将“四同药品”变成“三同药品”、“二同药品”,甚至仅是成份相同,其它方面均作伪装式改动,然后借机大肆涨价,这类做法更为隐蔽,也更应该纳入价格监管的视野。因此,对“四同药品”的歧视性高价强化监管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不同的涨价方式全面强化监管。

  为了降低药品价格,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比如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保目录药品谈判不断扩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灵魂砍价”频现等,均取得了显著的降价效果。但若想守牢降药价成效,就得及时封堵“四同药品”歧视性高价等漏洞,避免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民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仍被一些行为隐性侵蚀。

2024-01-10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1968.html 1 莫让药品歧视性高价 侵蚀民众看病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