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悦读·风物

中山“兆域图” 战国“黑科技”

2023年12月28日

  ■《兆域图》享堂建筑想像模型。

  ■兆域图。

  ■兆域图释文。

  □文/图 李立华

  

  出土于石家庄市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厝墓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列为世界建筑史上第一张平面设计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版地图。央视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以“战国黑科技·错金银铜版兆域图”为题介绍了这件文物。所谓“黑科技”,原意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说白了,就是现实中似乎不可能存在的技术。错金银铜版兆域图究竟是什么建筑设计?它为什么被称为“战国黑科技”呢?

  一幅王陵设计图

  何为兆域图?据《周礼·冢人》记载,“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简而言之,“兆域图”就是王公贵族的墓地设计图。

  出土于平山中山王厝墓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为长方形,现长约94厘米,宽约48厘米,厚薄不一,一般厚约1厘米。主体材质是青铜,铜版正面使用金银错工艺,用金、银镶错出陵园平面图。在这里,金银的使用不仅是为了体现整个设计图的华贵,更是为了利用不同金属的材质和颜色,对不同部分加以区别或强调。这幅设计图包括三座大墓、两座小墓的名称、尺寸和中山王的一段诏令,是一幅王陵的总平面规划图。因图面有“兆法”字样﹐又称“兆法图”。

  战国中山本是鲜虞族在春秋末年建立的一个国度,其前身是北狄鲜虞部落,最早在陕北绥德一带活动,后转移到太行山区。中山国从立国之初就处于中原强国的环伺之中。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在各诸侯国的纵横纷争中,起到了平衡实力的关键性作用。到了战国中期,就以“地方五百里”而致“千乘之国”。即使这样,也无法与实力强劲的“战国七雄”相对抗。处于强国环伺的地理位置,注定了中山国难以避免地成为群雄争霸的牺牲品。在其有据可考的200 余年国祚中,几度被废又几度复兴。

  上世纪7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平山县三汲乡发现了战国中山晚期的都城故址,并先后发掘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三十座,包括王陵两座。战国中山国第五任国君“厝”的陵墓,是其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令人遗憾的是,厝墓有盗洞数个,说明曾被历代盗墓贼多次光顾,主墓室还被大火焚烧过。后续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发现了西库、东库、东北库三座库室,而且,三座库室与主墓室毫不相连——正是由于这种独有的墓葬形式,19000多件文物才躲过了盗墓贼的黑手。绝无仅有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就属于“库”藏之一。

  青铜器中仅有的孤例

  “兆域图”呈长方形,没有铸接及铆、焊的痕迹,为一次模铸而成的大块铜板,上面用金银丝错出规划的图形。铜板本身表面平整,因后来经过火烧和压砸而凸凹变形,目前看来只中间部分较为平整。据研究测量,整块铜版重32.1公斤。

  如今,锈迹斑斑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静静地躺在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在出土时,原本断裂为一堆破碎的铜片。在此,不得不提起一位名叫刘增坤的老师傅,碎成78块铜片的兆域图,就是在他手下获得重生。

  刘师傅十几岁开始学习青铜器修复,曾被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聘用,参与过“司母戊大方鼎”等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刘增坤师傅调到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工作。当时,正值平山中山王厝墓洞开,一大批残损的珍贵文物出土,有幸遇到这位高人。从中山王厝墓出土时的现场照片看,许多青铜器破损严重。我们不难想象,将碎成78块的铜版地图,拼装焊接还原成线条工整、字迹连贯,该是怎样煞费苦心。正如著名作家程雪莉所言:“文物修复工作几乎是再创作,需要倾注修复者的一番心血,与古代大师找到谐和的旋律,才能再现他们手下的精品。如今,刘师傅早已离世,但他的高超手艺永远流传。”

  兆域图修复完工后,又经古文字学家张守中先生夜以继日摹写,一张可供研究、可以释读的文字摹本,终于清晰地呈现出来。兆域图上刻有中山王厝的诏令铭文:“王命赒为兆法阔狭大小之制,有事者官图之,进退法者死无赦,不行王命者殃连子孙。其一从,其一藏府。”意思是说,中山王命令相邦司马赒进行陵园规划设计,并由有关官员测绘成图。营建时要依图样长宽大小施工,有违背者处死不赦。凡不执行命令者,治罪要株及子孙。兆域图的出土,证明古代帝王、诸侯不但有专职官员为之设计陵园,还制定了“处死不赦”“株及子孙”之类严苛的施工管理措施。由铭文“其一从,其一藏府”可知,同样版本的铜版地图有两份,一件随从埋葬,一件藏于府库。由于府库失传,这件陵墓出土的从葬之物,成为青铜器中仅存的孤例。

  揭秘一项“烂尾工程”

  兆域图上,标有“内宫垣”“中宫垣”“丘足”“宫”“堂”“门”等图形线划符号、数字注记和文字说明。图形线划之间注有距离数据。线条、符号、铭文,都用金银镶错而成,是一幅制作精细、极为完整的墓域建筑规划平面图。图上五个正方形,是中山王厝与两位王后、两位夫人共计5人的“享堂”(建在墓葬之上,供后人祭祀的建筑)。图上不仅明确了每座建筑的位置,还规定了面积规格。王堂居中,左右为哀后堂、王后堂,“各方二百尺”为第一等级建筑;两侧分别为夫人堂与无名堂,“各方百五十尺”,为次一等级建筑;北部内中宫墙之间,还有四座“各方百尺”的第三等级建筑。

  经过专家仔细测绘,进而比照中山王厝墓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得出兆域图的图示比例为1:500。由专家根据兆域图绘制的建筑复原图可以看到,整座陵园建筑轮廓方正,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可惜的是,兆域图的宏伟规划未能完全实现,只建造完王厝和哀后的墓葬,战国中山便覆灭了,从此永远消失在历史之中。一张兆域图,不仅揭秘了战国中山一项“烂尾工程”,也打开了中山国一扇神秘大门,引领我们去探寻那个古老国度的兴衰荣枯。

  改写世界制图史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不仅制作工艺精良,制图水平也非常高超。它不但有准确的比例,有上南下北的方向,有文字标注,还有制图符号,有粗细的线条,并且标记了高下、曲直,平地、高丘或斜坡一目了然。最为难得的是,它采用了不易腐烂的金属材料,所以才会完整地保留到今天。

  地图在我国起源很早,西周时期就有原始地图了。先秦典籍里多有关于天下之图、邦国之图的记载,这些图上记述着天下的山川、物产等等,使统治者们能够“按图索骥”进行管理。但是,古代地图多是刻在木板、羊皮之类易腐材料上,不但我们今天无缘得见,连晋朝地理学家裴秀都没见过秦代以前的地图。虽然看到过汉代地图,但他认为很粗略,很不准确,既没有比例又没有方向(假如他能见到铜版兆域图,就不会这样说了)。

  王厝去世后入葬约在公元前310年左右,由此推测这幅战国时期的铜版地图,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它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其制作年代比马王堆系列地图至少早1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幅地图,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地图史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从世界范围看,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比国外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要早600年。它的出现,改写了世界制图的历史。

2023-12-28 2 2 燕赵晚报 content_150676.html 1 中山“兆域图” 战国“黑科技” /enpproperty-->